横挑鼻子竖挑眼肥水不流外人田

“横挑鼻子竖挑眼”是个俗语,辞书解释:比喻过分苛求,百般挑剔。同样意思,也有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还别说,人们对鼻子、眼睛有些“苛求”、“挑剔”,并非毫无道理。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趣谈:康僧渊眼睛深陷而鼻子高挺,丞相王导总爱拿他开涮。僧渊却自我解嘲:鼻子是面部的山,眼睛是面部的潭。山不高就无灵气,潭不深就不清澈。瞧,这位康先生幽默吧,别人取笑他的鼻子、眼睛,他却为自己鼻子、眼睛的不一般而骄傲。

如果说,“横挑鼻子竖挑眼”意味着对鼻子、眼睛(还应该包括“耳朵”)履行职责的监督和审察,则是对对鼻子、眼睛等感官的珍重与爱护。爱之深,责之苛也。

只不过,这“横挑鼻子竖挑眼”,还是应该“挑”得准确、“挑”得温情的好,还是重在“自查”、“自纠”的好;而且,别忘了“眼睛是精神的嘴巴”,只有注重自身的思想、文化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挑”的水平,不断优化“挑”的效果。

肥水不流外人田,汉语成语,意思是好处不能让给外人。

该成语出自苏东坡和他儿媳的典故。苏东坡也不答话,接过茶杯,用食指快速在书桌上写了两句诗“青纱仗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因为苏东坡为人懒惰,长时间不抹桌子,所以桌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那字迹看得非常清楚。儿媳妇看后也用手指快速在后面又续写了两句:“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