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极乐世界的思考
极乐世界的开场是这样的:
“黄昏是一段神奇的时光,夕阳西下,夕阳还在人间。成千上万的狐蝠从老墓地的榕树下飞下来,像烟幕一样在城市上空飘动。蝙蝠离家的时候,也是乌鸦归巢的时候。乌鸦的巨响充满了天空,却填补不了麻雀晚归后的寂静,也弥补不了白背秃鹫消失后的真空。
“白背秃鹫靠吃动物尸体为生。他们死于牛肉中的双氯芬酸止痛药。双氯芬酸是一种肌肉松弛剂,印度奶农使用它来缓解奶牛的肌肉疼痛,并产生更多的牛奶。每头牛或水牛死后,尸体都被丢弃,这些添加了双氯芬酸化学物质的牛肉成为白背秃鹫的致命陷阱。当奶牛成为高效的产奶机器,城市人享受到更多更便宜的冰淇淋,奶糖冰淇淋,榛果冰淇淋,巧克力冰淇淋,芒果奶昔...白背秃鹫困得脖子都直不起来了,银色的唾液从钩住的嘴里流下来,然后一只接一只地从生存的树上掉下来,死去。”
这种写法深深触动心灵,远离现实的平和与平静,带着原始的野性与自然的气息,就像这个夏天汗流浃背的午后,带着一点原始的冲动与性欲,呈现出别样的风格。
那是一个充满原罪的双性恋者,生来就有着双重身份,同时也带着无尽的仇恨和纠结、自我憎恨、自我放逐和自我救赎的折磨...事实上,这样一个悲剧性的身体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像卡夫卡的写作,总是隐含着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又像村上春树的小说,总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欲望。
印度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国家,对女人来说是个地狱。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印度女性,阿兰达·洛伊。她在1997写过《小事之神》,在2017写过《极乐师》,期间做过瑜伽教练,也写过剧本。对于这样一个在我无法理解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美女,我有敬佩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