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与分享|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女,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她的很多作品都是以上海为背景的,比如《色戒》《半条命》《茉莉花香》等等。
关于这本书
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童振宝与不同类型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独特看法。
核心内容
作者用玫瑰来比喻不同的女性角色——“红玫瑰”是热情的情人,“白玫瑰”是贞洁的妻子。两朵玫瑰之间,很多男人动摇,很多女人痛苦挣扎。到底红玫瑰好还是白玫瑰好?作者张爱玲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爱情智慧。
1.爱情必须是一种选择吗?
小说中,甄宝一直在爱人和妻子之间挣扎。但是,他不是先结婚再出轨,而是先和有妇之夫出轨,然后为了过所谓的正常生活而结婚。他放弃了爱人,选择了另娶一个无辜的妻子。
从中国留学回来后,由于上班路途遥远,刘臻把它租在了同学家里。我见到了老同学的妻子,也是他生命中的红玫瑰——王。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很暧昧,然后他们的老同学正好去新加坡做生意,做了几个月。在这期间,甄宝和焦睿每天都过着纠缠不清的生活。直到焦睿爱上他,要离婚,他怕天下人都知道他和同学的老婆有染,自己的名誉岌岌可危。我尽最大努力说服焦睿不要离婚。焦睿很伤心,决定离开。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他就娶了一位出身名门、清廉的孟小姐为妻。在珍宝眼里,她完全是一个既无趣又无趣的普通女人。她很瘦,性格内向。但是烟鸟对珍宝非常尊敬。但越是这样,童振宝越是觉得她是被动的诺诺,抬上了台面。童振宝对她越来越反感,后来干脆开始卖淫。直到有一天,他撞见妻子独自和一个男裁缝在一个房间里。在发现妻子出轨后,振宝开始更加公开地卖淫。
一天,在公共汽车上,珍宝意外地遇见了焦睿,他曾经拥有的红玫瑰。与丈夫离婚后,王再婚并生育子女。她不再像那时那样轻佻活泼,反而显得苍老了一些。珍宝假装问焦睿过得怎么样。焦睿真诚地对珍宝说:“爱情终究是好的。虽然它吃过苦,但以后我还是要爱它。”
经过长时间的洗涤,这两朵玫瑰已经完全不同于它们最初的样子,无论它们是焦睿还是燕谷。红玫瑰因为前夫的勾引而和他离婚,白玫瑰因为裁缝的拒绝而出轨。但是现在,红玫瑰变成了安静的妻子,只是别人的妻子,而白玫瑰变成了热情的情人,只是别人的情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红玫瑰会有真爱,白玫瑰也会出轨。爱情的难处在于:不是感情在选择后的那一刻就能永远停留,它会像玫瑰一样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需要非常细心的呵护。爱情最难的部分是选择之后的部分,也就是对感情负责的部分。
二、爱和责任是什么关系?
按时间顺序,童振宝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应该是巴黎街头的妓女。为了打破自己的“处女之身”,我花钱找的。对于他的初夜,童振宝觉得难以忍受。第二个女人是他的初恋,罗斯。她家境殷实,相亲相爱至死。在他回国的前一天晚上,振宝拒绝了罗斯的要求,毫不犹豫地送她回家。这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恰恰反映了同一个问题:童振宝真的没有“责任感”。他找一个满大街臭的妓女来完成初夜是“不负责任”;面对Rose的真情流露,也是他不愿意负责的表现。
我们在谈爱情中的“选择”时,往往不愿意谈“责任”。那么张爱玲在讲述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之前,为什么要提到另外两朵玫瑰呢?这是因为,有了这两个铺垫,读者就能猜出一二主人公会如何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之间做出选择。
3.张爱玲自己的爱情智慧是什么?
张爱玲出身于一个旧式家庭,家世显赫,但父亲是纨绔子弟。母亲是进步女性,夫妻不合。早在张爱玲四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离开她去欧洲留学。父母的婚姻对张爱玲影响很大,张爱玲骨子里对爱情和婚姻有很深的绝望。
也许是缺少父爱的缘故,张爱玲生活中的两个男人都比她大很多。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胡兰成。我挺有才华的,也很会追求女人。两个人认识才半年就结婚了,但婚后胡兰成见一个爱一个。结婚三年,张爱玲终于下定决心离开。
后来,张爱玲来到美国,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比她大近30岁的美国作家雅拉。在这段婚姻中,责任的分量明显高于爱情本身。
她的爱情智慧是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从她的一篇随笔中窥见一斑:“我在千万人中遇见了你遇见的那个人。在千万年无尽的旷野里,我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赶上了。除了温柔地问:哦,你在吗?”也许这恰恰代表了张爱玲的爱情观:看透了世间的聚散,最后,我们对爱情需要的,大概就是平静。
金句:
1.可能每个男人都有过两个这样的女人,至少两个。娶了一朵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我床脚边那么亮的一线”;娶了一朵白玫瑰,白的是衣服上的糯米,红的是心里的朱砂痣。
2.红玫瑰和白玫瑰都不是最好的。如果你选择了其中的一个,你会不禁想如果你选择了另一个会发生什么。
3.爱情的难处在于:不是感情在选择后的那一刻就能永远停留,它会像玫瑰一样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需要非常细心的呵护。
4.及时做出果断的选择,是恋爱中最起码的真诚。
5.我看透了世界的聚散。到最后,恐怕我们对爱情需要的是平静。
林奕君写的
丁反驳道
思维导图:许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