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公众人物的特征

《展示大众》是《流浪》系列中一部颇具特色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于《语丝周刊》,鲁迅以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为故事背景。小说之所以叫“示众”,似乎是因为小说的主要核心是警察用绳子把犯人绑起来游街示众,但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的“示众”显然不是单向的。这些“忙人”一方面看着别人,另一方面却在被别人看着,形成了看与被看的对立结构。在小说中,我们发现它没有具体的故事描述。小说中很少描写人物塑造和景物描写。没有主观抒情和作者的论述,整部小说围绕着警察“示众”这一事件来体现小说中众多的人物。这部小说是用群像来描述的。这些写作手法使“示众”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小说,但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鲁迅在小说开头就写到天气炎热,显然是为看客的讽刺做了铺垫。烈日炎炎,让人不愿在阳光下多呆一秒,但这些看客为了看热闹,却忘记了烈日炎炎,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比这更讽刺的是,这些看客根本不关心烈日下的“囚犯”。他们只是看着“好玩”,这些人把别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乐趣。这显然很恶心,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看客的灵魂是麻木不仁的。鲁迅之所以用群像描写,就是想表达社会上这种麻木不仁的中国人,不是少数而是很多。我们从鲁迅的经历中知道,他一直是很反感穷人和无聊的看客的。小说中,胖孩子为了看热闹,完全可以放弃工作。黄包车夫的摔倒只会引来一阵嘲笑。我们在这些看客身上看不到任何怜悯和同情。我们可以看到,看客其实反映了很多人的陋习。鲁迅笔下的人物,显然是非常典型和有代表性的。

鲁迅在悲愤中把看客的群体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是希望我们能“自省”。不要做一个麻木不仁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