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隐娘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你怎么想呢?

《刺客聂隐娘》我看了三遍,每次都睡着了。

睡着的原因,那么就会出现戏剧张力不够,故事不够精彩,拖沓无聊。刺客聂隐娘敢于删减不计其数的素材,势必削弱甚至牺牲人物的伏笔引子和关系联动。你会想出无数的理由。如果你再和他们一起去看《刺客聂隐娘》,就不难理解侯孝贤了。

很高兴看到大家讨论刺客聂隐娘。关于侯孝贤的最后一个网络话题是博客时代热议的“最好的时光”,以及文清人怀念的台球室场景。

由《刺客聂隐娘》引发的装逼与反对装逼之争,出现在戛纳电影节期间。骂的人,觉得喜欢的人很装逼;喜欢的人觉得骂它很蠢。也有人觉得双方都很蠢。不管你骂不骂,喜欢不喜欢——就是看个电影,这东西的味道很不一样。看一部电影,尤其是这样的电影,是最好的禁欲状态,不受干扰。不管票房是不是票房,你买了你的票,进了场地就行了。所以,真的没必要看到曾经的网络名人计算电影3927,9981的票房分成,看到有人假装不推荐,或者找人撕。这部电影被买票的观众诟病,只能说明它和99%的主流院线电影完全不一样。之前说过,推荐这部电影的最大理由是“能够在大陆电影院的大银幕上看到侯孝贤”。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去看侯孝贤,尤其是在电影院。几年前,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了侯孝贤的回顾展,当时是免费的,但很可能是因为周末白天很大一个场地没有坐满。一个普通观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多读侯孝贤的经典作品。当然,现在说这个有点晚了。故事大纲,剧本全文,网上都有。如果看完不明白,可以选择继续看,也可以选择在剧本里找答案。反正图像或者文字会给你一个逐渐清晰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看过两次《刺客聂隐娘》。第一次觉得还可以,第二次觉得很优秀。在获得年度最佳催眠效果的《面纱窥探》一段中,田纪安回忆了少女时代的往事。他用了一个名词来形容七娘,那就是凤凰。第一次,我咯噔一下。我知道凤凰,但凤凰到底是什么?第二次,我还是不知道凤凰是什么。也许只是和青鸾的比较吧。

然后,我看到了剧本。对于这个名词,剧本写道:

又想起,十三年前,那最后一天,周振捅袁遗去见嘉成公主,而他的父亲叫他去见袁遗的女儿。当两人都马上夸这对情侣的时候,费义的齐琦在荡秋千,越荡越高,一下子就摆脱了树头,像浴火的凤凰...

画面感一下子就来了不是吗?!

凤凰和青鸾,类似的名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一般人想象不出它们的实物模样,只是想到古代的手工艺品,雕刻在门窗上,画在器皿上。总之,高贵,美丽,不凡,值得等待——包括这部难得的中国电影,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