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耶生平的详细记述

莫也从小就聪明好学。十岁那年,他和大哥在诗词比赛的时候,马上就唱到:“春色新,山中亭真清,风吹野花。”被老乡夸为才女。

21年,莫也随父亲生活在厦门鼓浪屿,就读于慈琴女子中学。上学时,他的散文《我的家乡》被语文老师推荐,发表在《厦门日报》上。这引发了她的写作热情,开始向《上海妇女月刊》投稿,作品多被采用。看到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她非常愤怒,写了一首诗《沉默的期待》,预示着“灰色的宇宙”,“将会经历一番洗礼和整顿”。她的语文老师陈海天发现了她的写作天赋和激进的思想,以至于“闽边革命”发生后,组织她和几个同学创办了《火星》杂志,第一期发表了莫耶的小说《黄包车夫》。这本出版物藏在莫耶的家里。陈铮看到后,与莫耶发生了冲突,关系紧张。23年秋,莫耶在母亲和大哥的帮助下,离家到《上海妇女月刊》担任校对和编辑,后担任主编。

25年,上海女子书店女子图书室出版了莫耶的第一本书《饭前》(独幕剧集),署名陈·。《妇女月刊》还以莫耶的照片为封面,称她为“擅长写诗和剧本的女作家”。莫耶在上海期间,经常接触左翼作家蔡楚生等人,深入工厂了解女工生活,写了一批促进妇女解放的诗歌、小说和剧本,发表在《妇女月刊》上。同年6月165438+10月,她回老家探亲,在老家组织妇女扫盲班,动员大嫂、二嫂授课,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反对封建习俗。

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莫耶在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救亡剧第五队”担任编辑,致力于抗日宣传和难民救济。在此期间,她创作了抗日救亡剧《儒林外史》,发表在《西京日报》上。65438年6月+同年10月,她到达延安,改名为莫耶。

抗日救亡剧第五队是当时第一个从沦陷区或大后方奔赴延安的文艺团体,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待和接待。随后,该团进入抗日军政大学三期。莫耶是抢救室的文化娱乐委员。

27年春,莫耶进入鲁迅艺术学院第一戏剧系。夏天,调到文学系。在艺鹭学习期间,她创作的《延安颂》歌词经中宣部莫耶同意更名为《延安颂》,并由音乐系的郑律成作曲,在延安大礼堂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演出,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肯定和好评。于是《延安颂》这首歌响彻延安城,传遍各抗日根据地,甚至流传到“国统区”和敌后地区,以及海外华侨,成为激发爱国抗日热情的战歌。大批革命青年唱着这首歌奔赴延安,加入抗日救国的行列,至今仍在传唱。成为革命传统歌曲。

27年冬,莫耶加入陆毅组织实习队,作家沙汀、何其芳跟随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分配到政治部战争剧社当编剧老师。29年春,担任剧社创作组组长。她不仅从事创作,还参与编辑出版前线刊物《战斗文艺》。同年,她代表部队文艺工作者加入晋绥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在文联成立大会上,贺龙说:“莫也是我们120师杰出的女作家。”从27年冬到29年夏,莫耶不仅与张克、刘小午合作创作了大型话剧《收获》,还独自创作了大型话剧《血债血偿》、《齐晖之战》、《洪水》、《万元百团大战》。独幕剧《兵变前》《去八路军》;歌剧《颓废之夜》和一些歌词和舞蹈。剧社表演的服装大部分都是她裁剪缝制的,有时还会上台表演。战争环境下,她口袋里总带着一个笔记本,随时随地可以采访、记录、记日记。在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她经常用茶壶烧水,炒豆子充饥。有时候集体讨论后,连夜写个短剧,第二天排练演出。29年后,她除了写剧本,还经常写小说和战斗故事,发表在《西北文艺》、《抗战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上。

近三十年来,延安有写暴露文学作品的倾向。莫耶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典型素材,写成小说《黎平的烦恼》,批评当时干部中的不正之风,发表在《西北文艺》上,引起争议。同年9月,莫耶的部队召开座谈会,批判《黎平之乱》的创作倾向,成为反党。32年整风,因为莫耶的家世和那部小说,他又被批判了。多亏了贺龙、关向应和甘思琪的关心和保护,我们才熬过了这场风暴。第二年春天,莫耶被调到晋绥军区政治部战报任编辑兼记者,并自告奋勇承担了两个版面的编辑任务。他经常深入一线部队,写了大量战场通信和战斗故事。在她住的土窑洞里,灯总是整夜亮着,白天照常工作或劳作。她纺的线被评为一等品。在36年巩固党和军队的“三检”运动中,莫耶再次遭遇批判斗争,被关禁闭数日。这些都没有影响她的革命意志。

37年秋,莫耶带着战报调回延安,随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65438年至0950年任西北军区人民军报总编辑,后任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制片人党。入党后,她年年立功,年年获奖。

1950年,莫耶与人民军日报社社长方(后为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结婚。次年,一名记者在莫耶的办公室意外开枪,击中了莫耶的腹部,杀死了她腹中的胎儿。当她获救后,她的上级向她征求如何对付记者的意见。她说,那位同志是刚入伍的新干部。他缺乏训练导致了一场事故。以此为戒,足矣。让他在监狱外工作。

1955年,莫耶调到甘肃日报社任副总编(总编辑还是省委常委)。1956期间,在“反对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运动中,莫耶经省委分管领导同意,在《甘肃日报》发表铁路职工张被官僚主义逼疯事件,并发表社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受到读者好评。在1957“反右”扩大化的时候,所有与这篇报道有关的人都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莫耶成了这起冤案的主要人物,受到了批评和降职。

65438年至0962年,莫耶临时主持甘肃日报社工作。在1965“清洗政治、清洗经济、清洗思想、清洗组织”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莫耶因为“张事件报告”和“李平闹事”的历史旧账,遭受了极不公正的批判斗争。从1966文革开始,她被扣上资本主义当权派和反革命的帽子,受到严厉批判,关进牛棚,送去农场劳动改造。直到1970才临时给他分配了工作。

1979年,在中央组织部的关怀下,莫耶冤案彻底平反。年过六旬的她当上了甘肃省文联副主席,拿起搁置多年的笔,潜心于文学创作,先后创作了电影剧本《战地星火》、中篇小说《春归》、《青山落日》、短篇小说《资本家与牧羊人》。编辑出版了文集《生命的波澜》和回忆老一辈革命家的文章。

1984后多次因心脏病住院,但也写出了《人生的奋斗》、《晋察冀战斗剧社》。整理出一本四万多字的敌后生存日记,散文集,中篇小说集,战斗故事集,枪林弹雨见英雄集。并写出自传体小说《信仰·父女》的初稿。

她在“序言”中写道:“作为一名* * *党员,我们的暮年时光越少,就越感到珍贵。我一直希望,只要有一口气,就有一股热气,就有一道光。”虽然她一生坎坷,但她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作风和创造性的实践,表明了党员为真理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座丰碑。

1980年5月7日5时56分,莫耶在兰州解放军医院病逝。著名作家杜鹏程说:“莫耶的一生是一部小说。”作家王鸿嘉在莫耶的挽歌中写道:“延安初期,我向尚未完成工作的班赵志致敬。文远几经动荡,即使心灵健康,受了委屈,也难以表现其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