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爱随风升起,也在风中飘荡。
这部小说是作者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史诗般令人尴尬的爱情故事。不过作者很擅长处理战争场面,不会花太多笔墨去强调。只有一个地方,就是亚特兰大沦陷前,五角场到处都是伤员的景象特别显著。作者的视角聚焦于战后家庭中女性的经历和感受。他们从一开始对战争抱有崇敬,到后来全心全意支持战争,再到后来因为战争失去亲人,却又屈服于失败的命运,最后坚信重建家园的艰辛过程。
斯佳丽是一个我在喜欢和讨厌之间徘徊的女人,也是小说中一个备受争议的女主角。我来说说我喜欢她的理由:成熟,坚强,独立,负责,率真,乐观。即使她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第一任丈夫死了,母亲死了,父亲死了,第二任丈夫死了,孩子流产了,女儿死了,梅兰妮死了,情人走了,她在战争中受尽折磨,忍饥挨饿。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撑起了上帝要她承受的一切不幸。为了让塔拉处于危险之中,她宁愿牺牲她一生的幸福。她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决定经营一家锯木厂,并在现实的压力下站稳了脚跟,让一群聪明的男人颜面尽失,打破了人们对女性固有的传统观念。她毫无怨言地给了韩白蝶经济保障,让她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由于她对艾希礼沉重而深沉的爱,她不得不照顾他的妻子和孩子。她敢于在对的人面前采取叛逆而直接的表白攻势。她面对现实,总是用“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来安慰自己,鼓足勇气坚持下去。
先说我讨厌她的原因:自私,狡猾,虚荣,贪婪。她一生中最渴望的婚礼和金钱。她仓促结婚是为了虚荣和自尊,也是为了报复艾希礼。她嫁给了害羞的汉查理。他们的婚姻随着他的早逝而结束。为了诱骗瑞德向她求婚,她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把自己的窗帘做成衣服,对瑞德实施美人计。为了给塔拉交300美元的税,她勾引了姐姐的男朋友,孤注一掷地嫁给了一个老绅士优柔寡断的弗兰克。但是婚姻生活不长,两人观念差异很大,所以争吵不断。他死后她悔恨交加,害怕自己会下地狱。因为她总是做伤害他的事情,比如因为她的欺凌和讽刺言论让他对朋友不好,开锯木厂,建酒馆,租俘虏,这让他屡遭羞辱。她从未给他幸福的婚姻生活。她会在生意上采取狡猾卑鄙的伎俩,丑化同行,卖劣质木材并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会压榨劳动力。女儿死的时候,她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瑞德身上,好像跟自己没关系似的。她对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耐心,漠不关心,这使他们都害怕她。
女主在意自己的自尊心,总是因为现实困境而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一个狂乱而多雾的夜晚之后,她开始想念她的丈夫,渴望见到他。但是,清醒如陌路的他,说着冰冷随意的话,无形中扼杀了女主所有的期待和热情。在丈夫和女儿离家的三个月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们,而且这种想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即使女方怀孕了,她也有一瞬间的冲动,想给男方写信,让他回来。但在无理的揣测中,她不想让男方觉得有意思,从而表现出她想他或者需要他。当那男的和那女的回来后,她迫不及待的把这个喜事告诉了那男的。但是,那人脸上却无动于衷,他的冷漠从他的举止中可见一斑。他的诽谤性质问和恶意攻击让女主人异常愤怒,于是情绪爆发,忍不住仰面摔下了楼。送走她后,男人转身向媚兰家走去,只是为了巧妙地迂回地卸下肩上的担子——免费借钱给媚兰,并要求她保守秘密,好让她丈夫买下她的锯木厂。
女主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男主经常去青楼找贝尔·沃特琳。原因是这个不识字的妓女很善良,脾气很好。她把男人当绅士一样尊重,真心对待,理解他,安慰他。她满足了这个男人的虚荣心。
如果女方对生活的态度是现实主义,那么对爱情的态度就是理想主义。在生活中,她知道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在爱情里,她固执地追求一个她从不认识也没有得到的人。梅勒妮离开后,她愚蠢的爱变得一文不值。她所爱的只是一个虚幻的幻想,她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也让她失去了真爱。
我比艾希礼更讨厌男人。他是这样一个绅士,他不能直接拒绝这个女人坚持不懈的求爱。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懦夫,不聪明也软弱。他在工作中的糟糕表现是众所周知的。他在商业上的不作为是有目共睹的。他一直在逃避现实,固执地活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把媚兰当作最温柔、最有活力、最会呼吸、最不朽的梦。他喜欢模糊的,朦胧的,柔软的梦。正如瑞德所说,他试图用他逝去的世界的规则在这个世界上挣扎,但他失败了。
瑞德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无疑也是最有吸引力和话题性的人物。他的出现被所有人视为不受欢迎的人物。父亲把他赶出家门后,他身无分文,闯出了自己的世界。他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不管是迷信的还是名人,他都能和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他才是那个知道女人真面目还爱着她的人。他总能轻易看穿女主的心思,这点一直让她很恼火。他和女主的对话总是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魏喜利,也许是嫉妒,也许是自卑,也许是我们的天性使然,他总是用一些讽刺挖苦的话让女主感到愤怒。针锋相对,不欢而散是他们的相处之道。只有在他声音无爱,内心平静淡定的最后时刻,他们才相处的很舒服。他们深爱了她很多年,在战争期间试图忘记她,但失败了,所以他们不得不一直回来,然后冒着被捕的危险在战后追求她。即使知道她不爱自己,还是愿意用婚姻让她在乎自己。他想照顾她,爱她,给她想要的一切。然而,韦西利和女主心中的一种疯狂而压倒一切的执拗,横亘在他和女主之间,使他的爱情始终没有得到回应。他转而把女主不愿意的爱移植到女儿身上,因为她理解他,爱他。但该男子教育不当,溺爱过度,导致女儿坠马身亡。他的爱情也因此枯竭。
这个人是一个聪明而有责任心的人。他知道如何用幽默调和自己的邪恶,享受生活。他知道如何巧妙地避开别人的暗示,让别人满意。在送女主人一行人从亚特兰大去塔拉的路上,这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意识到自己要去打仗了。哪怕战争即将结束,哪怕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哪怕是想抛弃亲人,他也要去做。
韩梅兰妮就是典型的麦当娜。她大方,善良,善良。她对女主人那么忠诚,那么爱她,为了女主人,她会和北方佬、火、饥饿、贫穷、舆论,甚至血浓于水的亲人战斗。她爱孩子,会把对孩子溢出的爱倾注到女主的孩子身上。正是因为她迫切需要孩子,也想给大家一个惊喜,让她的生命之花早早枯萎。她和女主人的母亲一样有优秀的品质。他们总能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关注别人的长处和可以期待实现的价值。关于媚兰是否意识到女主人和艾希礼之间的暧昧关系,我同意瑞德的看法。她爱这两个人,所以别人的善意或者她亲眼所见都不会让她相信这个事实。她的缺点是太善良,对于那个动荡的社会来说,这真的是一种珍贵的美。
纵观她的三次婚姻,都以悲剧告终。与韩查理和弗兰克的婚姻属于无爱婚姻。和瑞德的婚姻更是可悲。毕竟男方深爱女方多年,终于得到了她。然而,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从来就不是一体的。不同步的爱情最终会导致双方都不好的结果。不懂爱的人往往失去爱而不为对方付出,而懂爱的人往往因为爱的疲惫而绝望地离开。女人的突然醒悟,很难让他有第二次回心转意,有可能重修旧好。没有人愿意在爱情里做一个一无所获的傻子。当他的爱被所爱的人一点一点忽略的时候,就是他转身离开的时候了。
这部小说的开放式结尾引起了读者的无限思考。她能让他回来并重获她的爱吗?这要从他们的性格特点来分析。他的拒绝用暗示性的话表明,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修复破裂的关系。即使能修复,也会有自卑的阴影。他们不会再适合彼此维持婚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