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日微信推广文章
雷锋纪念日是每年的3月5日。3月5日,1963,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此后,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以下是我整理的雷锋日微信推广文章。欢迎阅读。
雷锋日微信推广文章1雷锋背着残疾人过河。
有一次,雷锋和战友进行森林防火巡逻。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山村,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穿过。这条河上过去有一座木桥,但不久前被从河上游漂下来的木头打翻了。村民们不得不从水中的石头过河。
当雷锋和他的同志们经过这条河时,他们看到河上没有桥,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得不从水中的岩石上过河。雷锋在过河的时候,河边来了一个人,一个残疾人,从地上爬起来。
雷锋的战友看到这个人捂着鼻子就赶紧走了。因为这个人浑身是猪粪和屎,长头发。
残疾人在河边停下来,喊道:“解放军同志,救救我,我要过河!”"
其他同志都躲起来了。这个人太脏了。只有雷锋不躲。他背着残疾人过河,等着这个人完成他的工作,并帮他背回来。
同志们都对雷锋同志竖起大拇指,说:“雷锋同志真好。!"
雷锋日微信推广篇2雷锋修桥
有一次,战友们看到雷锋总是闷闷不乐,连长就问他:“雷锋同志,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告诉组织,组织会帮你的!"
雷锋说:“连长,赵佳村的桥已经过了,村民们不能过河了。我很担心他们。”
连长笑着说:“好!军民是一家人,人民军队为人民工作。我给你半个月的假,你给赵家村造桥!”
雷锋来到赵佳村,找到了老村长。说起修桥,老村长说:“我们也想修桥,可是没有石头,没有木头,也没有人能修桥!”
雷锋拍着胸脯说:“毛主席教导我们,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将能够修复这座桥。”
雷锋那天去河边,脱了鞋,卷起裤腿,跑到河里摸石头,把一块块石头堆到河边。已经是165438+十月了,河水冰冷刺骨。
村民们看到后都很感动。老支书第一个跳进河里摸石头。不久,村里所有的年轻人都跳进河里去摸石头。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摸到了修桥需要的石头。
这时邻村的张泥瓦匠领着一群人,推着那辆盖着木头的车,赶了过来。
张石匠握着雷锋同志的手激动地说:“解放军同志,太感谢你了。我是石匠,我会修桥。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木头是我们村里的人砍的。大家都是亲人。”
就这样,雷锋带着村民,一个星期就把桥修好了。
雷锋日微信推广第三篇雷锋名言
一滴水永远不会干涸,直到它被投入大海。只有当一个人把自己融入集体事业时,他才能最有力量。
一朵花装扮不出一个美丽的春天。一个人永远是孤独的,大家可以移山填海。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要处处为国家着想。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无限地奉献给为人民服务。
对待同志如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如夏天般炎热,对待个人如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如冬天般残酷。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会滋润一寸土地吗?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会照亮一点黑暗吗?如果你是一粒谷物,你孕育过有用的生命吗?如果你是最小的螺丝钉,你会永远坚持你的生活吗?如果你想告诉我们什么,你是在日夜宣扬最美好的理想吗?既然活着,你是否为未来人类的生活付出劳动,让世界一天天变得更加美好?想问问大家,它给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无尽的付出者。
——摘自雷锋6月7日日记1958。
有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觉得问题不在于工作忙不忙,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学习,是否会挤时间。学习是有时间的,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善于压榨,是否愿意钻。一块好木板,上面没有眼,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这是压力逼进来的,逼进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钉子有两个优点:一个是挤压强度,一个是钻孔强度。在学习中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摘自雷锋日记6月1961月19。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像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因为有很多螺丝连接固定,机器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可以自由运转,发挥其巨大的工作功能。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估量。我愿意永远做一颗螺丝钉。螺丝要经常保养清洗,以免生锈。人的思想也是如此。我们应该经常检查它们,这样它们就不会出错。
我将继续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坚决听党和毛主席的话,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时清除思想问题,做伟大革命事业中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摘自雷锋4月日记1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