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典故的由来
“二百五”是一种污辱性词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有很广泛的使用。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无知、没文化、缺乏思维能力和常识。
其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
1. 民间故事说法:在古时候,有一个卖猪肉的人,他固定将每个市斤肉称为“五两”,但是他并不会真的用秤称重,而是凭感觉来猜测。有一次,一位聪明的顾客询问他卖的肉是否准确,他回答说:“准啊,一定是‘二百五’啊!”意思是肉多寡并不重要,顾客们一想就会知道他说的话很荒谬,于是“二百五”这个词就被传了下来,用来形容那些愚笨的人。
2. 官场说法:清朝末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学者李鸿章曾经在和英国政府的谈判中被对方套取赔款大量等价于白银二百五十万两,而他只拿到了二百五万两的故事。此事之后,李鸿章就被人戏称成“二百五”,用来形容那些丧失节操实力低下的人。
总之,“二百五”这个成语在现代口语中已经极其普及,但它的起源不确定,也没有结论为其归属于哪一种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