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的故事不急!!!!!!!!!!
防弹车是1966文革时期正式建立的。当时在中南海成立了专案组。组长是中央安全局局长,即毛泽东的司机。副组长是一汽副厂长李。李现在退休了,还活着。
工作队加入了该国的其他几个单位。例如,玻璃是由北京建筑材料研究所设计的。该轮胎由沈阳第四橡胶设计院设计。除了外壳,装甲都包在里面,是包头坦克厂装甲处专门准备的。其他部分是我们设计的。
轮胎的防护要求是半自动步枪被扎破后能跑100公里。要求最高时速达到110 km/h,当时中南海给了我们一辆样车,是捷克的斯柯达防弹车。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但是被选去做防弹车的人都是经过筛选的,技术好,背景好。别人看到我们这帮人政治待遇高,都很羡慕。但是里面几乎没人愿意做。因为这车不可能出事,说的严重点就是把头别在皮带上。
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前稳定杆很好设计,但是转弯的时候不能着地,也不能碰到轮胎的顶部和底部。这个酒吧已经换了三四次了。设计杆子的人叫高永峰,我们叫他学长。因为他没做好,所以贴了关于他的海报,叫《不稳定稳定器》。
这个攀爬过程非常复杂。我们二级公路最大坡度12度。13度坡度是什么概念?即在100米的水平距离内上升20多米。在北京市区到长城的路上,接近长城时有一个13度的急转弯,需要用四挡才能上去。为了找到这么大的坡度,试车的时候我们去了长春的净月潭。当我们从净月潭下到湖边时,车太重了,出不了泥。别无选择,只能向解放军求助。解放军说这个好办,两个人帮忙抬。但是我提不起来,然后一个班帮我提了起来。他们问,这是什么车?为什么这么重?
在此之前,我们做了一辆测试车,开到净月潭试驾。这辆测试车除了装甲是用普通钢板焊接而成之外,和防弹车一模一样。当我们行驶到离我们工厂大约30公里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轮胎撞击和碰撞的声音。大家下来查看,才发现一个维修用的螺丝刀刚好被车轮压住扎进了轮胎里,但是把手还是露在外面,所以有响声。
当时我们没带备胎。我们担心拔出螺丝刀后车开不回去,所以有人说要拔出来,有人说不要拔出来。后来司机说:“拉出来。”然后我就赶紧开回去了,回厂的时候轮胎没瘪,所以轮胎通过鉴定了。
杨建忠:300马力的引擎
红旗防弹车的发动机是我设计的。红旗防弹车诞生之前,毛主席乘坐的是1950年斯大林送给他的吉斯110防弹车。这辆车没有空调,后面有一个放冰块的大箱子,有拉门和台阶。毫无疑问,设计防弹车的任务将由汽车厂来完成。
防弹车自重5.5吨,排量7升,300马力,550牛·米。要求直接四档爬13度的坡。这么重的车,外观一定要和三排座椅一样,车厢空间一样,让别人感觉不到不同,否则无法保密。国务院中南海机关事务局让我们设计一辆300马力的防弹车。
研制红旗防弹车是多么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啊!当然,叛军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一个造反派头目是原设计大学毕业不久的技术员,红色革命委员会第二总部司令,保皇派。他要来红旗防弹车工作。
使用什么样的发动机是第一个问题。红旗原厂发动机200马力。后来在开发新红旗CA774的时候,我在不改变工装设备的情况下,把发动机功率提高到了240马力,而且当时按照中南海团队的要求,我希望把分电器前移。大家都觉得不可能,但是我成功设计出来了,可以说是我的成名作。得到了领导、工人和中南海车队的赞赏。但这也激怒了叛军领袖,他们问我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们。
反叛者自己做不到。1967我被送到长春兽医大学三天后,革委会把我调回来,任命我设计300马力的发动机。
坦白说,他们把我调回来,我也不愿意,也不是很想做。因为那时候的事情都是按照阶级斗争理论来做的,而不是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做的,做错了就会成为批判的对象。我主要负责整机的布局和缸体的设计。第一轮设计不成功,不仅动力达不到,连发动机都坏了。大字报立刻泛滥出来,贴得满墙都是,骂我是“藏在革命队伍里的坏人”。
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完成不了怎么办?恰在此时,上海的张春桥也会介入。他的意思很明显:长春一汽做不了,就让上海做。当时上海已经在生产沪牌汽车,他还从一汽拿了十套零部件。
叛军觉得很丢脸。他们心里明白,最后他们说:“老阳必须这样做。”于是,革命委员会应运而生。我真的压力很大:做了没好处,不做就是犯罪。我老婆也劝阻我说:“别这样。”那时,试验场离我家有几英里远。测试车一启动,就像飞机起飞一样。她在家都能听到。只要她听不到声音,她就紧张。
如果让你做这项工作,你不做就做不了。不做,就是“钻进革命队伍的坏分子”。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不是站着蹲着什么的。最后我也没办法,只能豁出去了,一天24小时待在实验室里分析如何改进发动机。造反派站在一旁看着,就等着看我的笑话。每次实验不成功,他都来看,一有好消息就悄悄走开。
为了解决大功率发动机问题,革命委员会批准我去北京中南海,向林彪副总司令请示。当时他的车是美国凯迪拉克,所谓的参考只是打开发动机舱盖看发动机外形,并没有解决问题。
看来问题还是要自己解决。跟大发动机真的有点到生死存亡的地步了。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针对上一部分的烧屏问题和电量问题,我采用了一些通用的方法。比如本来是铸件,我用铁焊了一下,测试一下。好事多磨。也许上帝给了我智慧,让我想到了非常规的改进措施。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性能测试成功。发动机马力立刻上升到320马力。
记得试产成功是在1967年4月的某一天凌晨4点。我太累了,在轰鸣的考点外睡着了,靠在椅子上。一大早,军代表、革委会领导视察现场,觉得我这个可以改造的知识分子,为一汽、为革委会争光。当我醒来时,他们问我吃早饭了吗。我说没有,他们带我去食堂,叫厨师做什么好吃的就做什么(当时货源很紧张)。
发动机性能达到了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通过了发动机全速和全负荷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测试。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和重新试验,试验终于成功了。直到现在,我还有发动机改进的图纸。到目前为止,这款防弹车还匹配着国内最大的汽油发动机。
大功率发动机研制成功,新型772B红旗防弹车诞生。自然,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个伟大胜利。为了表彰我对大功率发动机研制的贡献,在那个不怕苦不怕死的年代给我放了一周假,批准我和防弹车押运人员一起去北京中南海。吃住在那里,等待验收。
其实红旗防弹车的试制过程中有很多故事。发动机的试制是保密的,门口有警卫。一个工人因为丢了一张图纸上吊自杀了,这让大家都相当紧张。在京调试整车时,车辆离开南池子直奔长安街,向西到石景山,绕过八达岭,挂直接档(4档)爬13度陡坡,发动机一切正常。
休息一会儿后,我下山去北京机场,然后经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回到中南海。一路绿灯,很有气势。
有一天,测试队刚出德胜门,就看到一辆红旗车,前面有两排化油器。当时坐红旗车的都是中央领导,所以一直跟着。结果他们半路又回来了。当晚,试驾者因“跟踪中央领导康生的车”被抓。那天我没去。为什么是这个问题?当时油耗是用一个大桶测的,大桶放在车尾,看起来像大炮。在一个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时代,司机被抓起来关了半年。
顺利交付后,中南海革命管理委员会发来贺电,感谢一汽的革命领导、伟大的工人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我想最后一句大概是指我吧。这是我这辈子最高的荣誉,我这辈子得到的最高奖励就是一句毛主席语录和一支圆珠笔。
红旗车不会错的。记得朝鲜外相崔永健访华的时候,从人民大会堂出来,跟周总理告别,请他上车。结果车发动不起来,他赶紧换了下一辆。后来维修队来检查,一撞就撞了。可能是太紧张了,虚惊一场。
华福林:红旗车是外交骄傲。
红旗轿车不仅仅是一辆车,它是中国汽车工作者的骄傲,在各种国家政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国政要访问中国,把拜会毛主席、下榻钓鱼台、乘坐红旗轿车作为三大最高规格的礼遇。这要从尼克松访华说起。
从65438到0968,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黑格带头检查安全性。他检查客车的时候,本来是想从美国飞防弹车的。周总理对他说:“不用,我们有自己的防弹车。”黑格不相信。他认为我们的防弹车没有保护性。后来经过全面考察,他终于说:“好吧,就用中国的防弹车吧。”当时美国总统访华,不会坐别国的车,说明我们的车过关了。
尼克松坐上防弹车后,报纸报道的对象不是空军一号,而是红旗防弹车。从那以后,各国元首来中国访问时,都会自豪地乘坐红旗防弹车。
为了欢迎尼克松总统访问上海,我们从北京空运了一辆红旗防弹车到上海。保险起见,一汽厂派了两个人跟着维修,一个是造自动变速箱的于兆峰,一个是我。汽车是空运的,我们用火车运零件。我们住在金源宾馆,每次用车都提心吊胆,睡不好,吃不好。
听说任务完成了,我们松了一口气。但是每次中央领导或者国家元首来视察,都是乘坐红旗防弹车,我们都很紧张,生怕出事。所以别人觉得坐红旗就是天子第一人,可我们心里压力可大了。
红旗防弹车代号CA772B,CA是一汽代号,772是防弹三排座。至今仍有四辆车留在中南海。文革后有一段时间我们国家要停用红旗防弹车了,因为我们进口了两辆车,一辆奔驰,一辆吉姆轻型防弹车,都是杜邦材料的。我们派人去中南海看这两辆车,最后中南海决定不用,因为只是轻型防护,防护性不如红旗。
我们* * *生产了12红旗防弹车,第一辆是给毛主席的。“9·13”事件中,林彪乘坐红旗2防弹车逃跑,而不是凯迪拉克。如果质量不好,他为什么要坐这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