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读过《沧浪之水》吗?这本书怎么样?
我一直对所谓的官场小说评价很低,比如周的《中国制造》、张平的《选择》、的《省委书记》等。,都是枯燥浅薄的,没有值得称道的艺术原创和人文精神。官场小说和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一样,都是类型化或者程式化的,其天然的局限性很难出大作品。但是,读了严阵的小说《沧浪之水》,改变了我的看法,虽然不是很大的改变。
严阵的《沧浪之水》描写了医学研究生迟大伟的人格扭曲过程,深刻揭示了不合理的制度对人性的伤害。用雷达的话说,就是“把权力和金钱的腐败写到精神价值观上,有一种揭秘的感觉。”并认为“在它面前,许多同题材的小说都会显得光芒四射。”也有网友说:“一本人性的相册!你可以正视中国知识分子的无奈和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卑鄙!我无法想象有人能这样勾画灵魂!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经历。他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东西突然变得一文不值。在权利面前,自尊可以被随意践踏。我对书中的观点深有体会,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会放下那点可怜。太真实的好书!”可见《沧浪之水》基本上是一部成功之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写出官场真实面目的好小说。他的作品受到读者和许多评论家的重视,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但既然是官话小说,类型化的写法就很难有更大的飞跃,小说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官场小说的流行与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和政治语境有很大关系。其强烈的现实感对读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其侦探推理小说的元素,跌宕起伏的剧情,官场本身的暗箱操作,对普通人也有吸引力,带有解密的性质,迎合了民众的偷窥心理。对于官场来说,无疑是有指南针的。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社会因素,官场小说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大众商品,或者说是一种大众文化产品,甚至是一种文化消费的快餐式一次性消费品。它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都不是很强,或者说几乎没有。打字写作遵循的模式,必然带来人物的概念化和整容。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官场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腐败。
就沧浪之水而言,把人性的扭曲和腐败的产生仅仅归结于制度还是有点勉强。小说止步于系统,没有进一步挖掘。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美欧都有腐败。制度只能抑制人类的腐败,却无法消除腐败。不是在不好的制度下,人会走向腐败。在封建社会那样的专制政权下,依然有屈原、李白、王安石、苏轼、海瑞等仁人志士。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马基雅维利和孟德斯鸠,西方国家都提倡性恶政治。他们认为人是有世俗欲望的,认识也是不完善的。所以任何掌权的人都必须在制度上加以防范,否则难免以权谋私,糟蹋东西。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十恶不赦的罪犯。制度是中国当前腐败的一大因素,但作为一部小说,它仍然远远不足以揭示这个众所周知的答案。
《沧浪之水》没有深入挖掘人性深处,没有在更高的层面展开故事,无疑是一个遗憾。我们知道,真实的人应该有自己对世界、对宇宙、对艺术的看法,他们的作品应该表现出作家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和思考,尤其是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写作手法上,要有自己独到的探索。我们应该像鲁迅、卡夫卡等世界大师一样,建立自己的文学世界,不同于别人的文学语言和叙事方式。在这一点上,严阵的《沧浪之水》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他的语言虽然流畅自然,但远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叙事手法更是落伍,毫无创新;尤其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还是很不足的。在故事的推进和叙述上,作者自己介入太多,说的太多,艺术性不够。小说应该是人物自己说的,而不是作者说的。中国目前的小说,如《长恨歌》、《洗澡的女人》,都有这个问题。作家喜欢跑出来为人物说话,甚至发表评论。看一眼那些经典作品,往往是我们的禁忌。奈保尔的小说《比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很琐碎,但写起来很感人,因为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作家的所有想法都写在人物身上,而不是被动地由作家自己说出来。就语言而言,《沧浪之水》存在诸多不足,作者缺乏明确的文体感。有西方评论家说,小说的语言应该是在小说的故事被所有人熟悉之后才能发光,这是衡量小说的标准之一,它能让人感受到重读的欲望。沧浪之水是一本很难重读的小说!
我一直认为,小说成功最难的是“精妙”,写“精妙”是作家成功的标志。当读者读完一部小说,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小说中的对话、人物、细节依然历历在目,无法回避。那些角色就像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这是一部好小说,一部伟大的小说,就像《红楼梦》和《沉默的唐》。作为畅销书或者官场入门指南,《沧浪之水》当然很好,但是作为文学作品,似乎还是有些不足。我觉得它最缺乏的是文学个性——原创个性,不是那种复制或者制作,而是原创。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作家对官场生活不熟悉;第二,作家自身的艺术功力不够。
(《沧浪之水》严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0出版)
光明书评2003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