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节的来历和意义

燃灯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为了纪念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逝世而举行的活动。

在燃灯节前几天,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就开始做酥油灯,寺庙里的喇嘛每个人都要做30盏以上的酥油灯。到了燃灯节的晚上,家家窗台上放满了酥油灯。因为在藏族人观念里,单数的数字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灯盏的数量都是单数。

燃灯节当晚8点钟,大昭寺门前,水泄不通。法号,法螺、金唢呐声响起,僧人们在道路两侧、佛塔周围、殿堂屋顶、窗台、室内佛堂、佛龛、供桌等以及凡能点灯的台阶上,点上一盏盏酥油供灯,并在佛堂内供一碗净水,灯水相映,把佛塔、殿宇、佛堂、屋子照得灯火通明。

特别是大昭寺寺顶围墙上那一圈圈闪闪烁烁、连成一片的酥油灯光,远远眺望,犹如繁星落地,把夜空照得通亮。此时,信徒们齐声唱起经文,悼念宗喀巴大师,场面肃穆、庄重。

各地习俗

1、康定

在康定,人们将燃灯节称之为元根灯会。相传,坐落在城内的由后藏罗桑格勒等五僧所建的安觉寺竣工后,选择燃灯节这天举行开光典礼。

当时所需千供(花、香、灯、水,食物等各满千数的供品)的铜、银质灯盏不够,于是便将本地盛产的元根(芜菁)中心剜空,插灯蕊,倒融酥,制成元根灯供佛,解了燃眉之急。

当晚,佛殿内外的供桌上、门廊、墙角等皆布满了元根灯。信徒们扶老携幼,手提元根灯、供灯前来参加灯会。寺庙里外人山人海,观灯、拜佛,热闹非凡。从此,康定燃灯节就被称为元根灯会,成为沿袭至今的独具康定特色的藏族传统节日。

2、阿坝

2015年12月6日,为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成佛,四川阿坝县信教僧众在格尔登寺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宗教活动“燃灯节”。活动期间,寺庙举行法会,僧人当天通宵念经,信教民众陆续到寺庙转经祈祷,点灯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