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欣赏小说的内涵,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等不同角度切入。从人物角度挖掘作品内涵,要挖掘作者塑造的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从情节的角度去挖掘作品的内涵,要梳理故事的因果关系和矛盾,对比叙事笔墨的细致与简单的布局,思考作者这样设计故事的意图,进而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从环境的角度探究作品的内涵,应该仔细阅读文本中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研究这种书写在刻画人物和揭示小说主题方面的作用。一些小说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且在主题上具有隐喻和暗示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揣摩其核心景物意象的含义来探究作品的深层含义。有些小说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生活和故事发生的特定社会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特征来追溯小说的丰富内涵。
二,立足文本,具体分析
欣赏小说的内涵,要立足于全文具体分析,而不是“盲人摸象,疑神疑鬼”一句话。立足文本,具体分析,它要求我们在阅读小说时要有一个整体的、整体的感知,要深入细致地去阅读和理解,不能走马观花。探究人物塑造的意图,既要关注主要人物,又要考虑作品中次要人物的刻画在主要人物塑造中的作用;在梳理故事的结构关系时,要分析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要素,不仅要牢牢抓住作品中的重要矛盾冲突来破译人物的性格密码;还要抓住作品中精彩的细节去欣赏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要欣赏环境描写的作用,不仅要理解它在文本中对景物或场景的直接、集中的描写,还要看到它在揭示人物内心情感、推动情节发展、隐喻小说主题倾向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捕捉散落在人物对话、心理等描述性文字中的细节,暗示特定时代的背景,窥探作品在时代中的意义。
第三,规范表达,简明扼要
欣赏小说的内涵,要根据提问的角度和回答问题的要求,规范表达,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度解读和繁琐回答。鉴赏小说内涵的题型通常有以下几种:
通过研究小说的标题,我们可以探索作品的内涵。比如:
《审丑》如小说标题,寓意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丰富含义,可以从分析标题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系来解决。
为什么是“审丑”这个话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一是文字的丑,二是绘画的丑,三是人的丑。从文笔来看,是一语双关或讽刺;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是画派;从老人的角度来说,是相貌丑陋,做着人丑,却为孙子买单;站在臭孩子的角度,不喜欢爷爷是不孝、忘恩负义、丑陋。
通过研究小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探索作品的内涵。比如:
小说结尾写的是从来不喝葡萄酒的巴尔坎萨酩酊大醉。这种安排的目的是什么?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分析小说的结构关系和意图,发掘作品的主题内涵。上面的例子需要对小说的结局进行个性化的探究。从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或人格心理的影响与塑造、主题的表达与深化、环境的典型性、主题的表达与深化、叙事情节的合理性、作者写作意图的体现等方面,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提出个性化的、有创意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比如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小说结局的这种安排,可以让环境更加典型。小说中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享用鸟笼,蒙蒂尔送鸟笼,台球室醉酒。台球室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从家庭空间转移到了社交空间,展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3.通过研究环境的描写,来探索作品的内涵。如;
请探讨文中自然景物描写的深刻意蕴及其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解决这类问题,要求抓住作者刻意描写的重点景物意象,把握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深刻含义。比如上面试题中所指的自然风光描写,就在小说《这是你的战争》的节选中“雪”和“蜡梅林”是作者用笔较多的两个风景意象。作者用“雪”渲染气氛,暗示战争紧迫,形式严峻,用高傲的蜡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高尚坚贞的品格。
4.通过阅读故事分析小说的内涵。如;
第九节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这类问题,一定要立足于文本,根据小说的内容对故事的意义进行合理的探究,在“结合作品”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清晰的观点和有力的论据是回答这类探究性问题的两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