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嘴唇里的阳光》作品

《唇边的阳光》发表于《收获》第5期,1992,是陈染为数不多的以“飞翔”结尾的作品,讲述了女主角戴尔小姐与牙医孔森的爱情故事。当患有阻生智齿的戴尔小姐第一次在牙科诊所见到孔森时,她对这个沉默寡言的年轻医生充满了想象,这个医生“非常高大”,“敦实稳健”,“眼神清澈”。然后,他们一起看了一场浪漫的戏剧,在树荫下接吻...最后,戴尔爱上了牙医,心理恐惧症被治愈,她潜在的欲望能力被唤醒,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了。

这是一篇精心制作的精神分析文本。文章标题带有明显的性隐喻色彩。戴尔对针头的恐惧和对牙医的依恋都反映了典型的弗洛伊德症状。牙医拔掉了戴尔坏死的智齿,用温暖的爱治愈了她童年的创伤。对于戴尔小姐来说,孔森医生细致、体贴、善解人意的态度才是孤独、脆弱的女孩需要并能接受的“父亲”形象。父亲般的权威或权威替代使傲慢的戴尔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温顺的合作者,平静地接受“象征性”的针。这或许是陈染作品中最具精神分析性和“治疗性”的作品:慈父情结不仅治愈了童年的阴影,也坚定了陈染成长为一个健康女性的愿望(精神上和身体上)。小说中的这些情节,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治疗与被治疗、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男人成了女人向往的地方。但叙述者“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我根本不知道这叫不叫爱。五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无法对当时的感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我始终不知道爱情的确切含义。”这暗示着男人只能治愈女人的肉体,却依然无法进入女人的精神深处。

小说以“阳光”为隐喻,设置了性爱之美,以温柔含蓄的方式体现了一种自由、奔放、诗意的性爱观念。性的隐喻遍布全文。这种鲁莽的话语策略不仅反抗了“阳光形象”的主流象征意义,也成为对弗洛伊德理论这一经典男性话语的滑稽模仿。此外,小说以女性生殖器为隐喻核心,个性化的语言和女性身体体验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对于尚未建立起自己独立体系的女性写作来说,其文本的实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