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山谷小说

惊奇队长对克拉斯说:“如果你长得好看,你可能不会这么沮丧。”

如果用这句话来衬托恐怖片,那就更贴切了:“我就是要丑,就是要引起观众恐惧的尖叫,引起你内心的焦虑和警惕,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所以恐怖片普遍“不堪入目”,很多人都不敢看。其实他们真的有点浪费。

断头谷这个名字很吓人,足以引起恐怖迷的兴趣。这部电影集恐怖、悬疑、惊悚、奇幻于一身,题材非常多。挤在105分钟的电影时间里,让人应接不暇,看完难免消化不良。

《沉睡谷》的悬疑推理和科学探索最终变成了一场奇幻冒险。巫术战胜科学,灵魂实现自我救赎,惩罚贪婪等。,在浓郁的哥特式风格中,蔓延开来并不十分令人惊讶和恐怖,让人不禁回忆起来。

能够成为恐怖片迷心中的经典,必须从文艺片的角度去欣赏,享受一场唯美浪漫的视觉盛宴,早已超越了美国梦的童话情节。

樱花每年都盛开。在路边,也有木本种子,桃子,李子和杏子...和绿草,或嫩绿色的第一个分支。在很多人眼里,自然的东西和人类一样普通,找不到实际意义。

但如果你明白世界的珍贵,如果你能欣赏到它们独特的美,独特的芬芳,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活力,为所有的存在欢呼,那么人本身也就珍贵了,也就有了感知浪漫的能力。多么幸福的事。

恐怖电影不仅仅是暴力美学。一部优秀的电影,在艺术上,一个聪明的导演会充分把握人的敏感特性。

任何题材的电影,氛围的渲染,都可以富有不同的层次,经得起不同情境角度的推敲。光有一个可以唱的主题是不够的。像蒂姆·波顿这样的天才导演,已经将黑暗美学运用到了极致。断头谷获得了第72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这是当之无愧的。

哥特式艺术:也译作哥特艺术,是一种起源于欧洲和法国的艺术风格。“哥特”一词源于中世纪生活在北欧条顿国家的一个叫哥特的部落。这个部落以其野蛮和嗜血的本性而闻名。经过几个世纪的迁徙和流浪,终于在第五世纪摧毁了西罗马帝国,摧毁了古典文化,因此被希腊和罗马称为“蛮族”。所以“哥特”这个词有恐怖、愚昧、无知的意思。哥特电影融合了哥特建筑、哥特小说、哥特音乐、哥特绘画,用各家的精华成就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导演蒂姆·伯顿(Tim burton)有一张苍白阴郁的哥特脸,也吸引了无数中国粉丝。他的电影充满了黑色幽默、温柔与悲伤、自闭与紧张。冷与暖的结合,体现了黑暗中的辉煌,温暖中的残酷,黑暗中的温暖。简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世界。

哥特恐怖、怪诞、黑色幽默、直面死亡在蒂姆·伯顿的镜头下得到充分展现,其中最著名的是《不眠谷》和《理发师托德》。

影片的布景来源于真实,力求真实。

黑色,夜的颜色,隐藏着荒诞和绝望,隐藏着无限的想象和幻想。夜里有沉睡谷,也可以有妖怪。

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充满好奇,就像人们会时不时地寻找死亡的答案。人死后有灵魂吗?你要去哪里?天堂还是地狱?有阎罗王吗?有轮回吗?而这些正是恐怖电影试图告诉我们的。

现实中,我们都不喜欢阴郁压抑的环境,于是下雨,关窗,在黑暗中沉睡,黎明在阳光下醒来,生活中神秘未知的东西渐渐被拉入梦境的边缘。

恐怖电影带来的刺激恰恰是人性弱点所在。天黑时请闭上眼睛。不闭眼怎么办?你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走进真正的黑夜,会让人失去方向感和距离感,熟悉的环境瞬间变得陌生;天地间只剩下灰黑色,浓墨,或者昏暗的光线和灰色,失去了明亮的光泽。到处都像无底的深渊。多走一步,就会有摔倒的恐惧。夜里天上会飞来神秘的鬼,翅膀的风呼啦啦,搅得人头发乱,一场感冒侵袭心脾。但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你会发现,黑色这种终极艺术是如此独特,丝毫不输于白天的浪漫。

不眠谷充分展现了黑暗元素:万圣节南瓜、奇怪的稻草人、风蚀的墓地、黑暗的森林、魔鬼手臂般的树枝、缠绕在树枝上的藤蔓、远处的浓雾、倾斜的屋顶、多云的天空、闪电、苍白而略带神经质的人、压抑的音乐。

不眠谷的黑色浪漫之美在于细节:穿过森林,树叶五颜六色,像一幅画,荒凉而美丽;马车在夜色中奔跑,黑白背景,树和车的影子,精致的黑白剪影画;阴郁沉闷的城镇、墓地、泥泞的道路,展现的是死亡和贫穷,带着淳朴的欧陆风情;女性的紧身上衣、夸张的裙子和蕾丝展现了18世纪的欧洲古典美,男性的假发和精致的礼服在贞洁和性感的冲突中,也刻画了这一时期男性的稳重和尊严;黑黝黝的森林,在雾中张牙舞爪,像是难以捉摸的睡谷,苍凉中带着古老的忧伤,是夜的素描,如梦似幻,简单而深刻;黑色有着强烈的冷感和静谧感,美得令人窒息。

不眠谷不仅仅是关于对死亡的恐惧,还有奔腾的战马,锋利的斧头,鲜红的血液,邪恶的巫术,燃烧的风车。还有一个美好的梦。在梦里,克莱恩大师看到了阳光和鲜花。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他温柔知性的母亲被父亲杀死,剥夺了他在阳光下的爱。童年的噩梦是家庭的残酷,冷热的对比,人性的杀戮比暗夜骑士更无情。

恐怖电影不仅带来惊心动魄的刺激,更是一次穿越时空、走进历史、走进黑夜、看到美景的视觉之旅。

伯顿说断头谷高度忠实于华盛顿·欧文的原著《断头谷传奇》,这实际上是夸大其词。可能他只是从漫画里吸收了创作灵感吧!迪士尼动画片《伊卡博德和托德先生的冒险》除了语言风格保留了欧文的风格外,与原著无关。

然而,伯顿的导演能力和德普对角色的一丝不苟的控制使这部电影具有独特的魅力。

欧文与伯顿的冲突:文化与艺术的差异欧文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他意识到美国文学缺乏主体性,认为美国作家应该不断抵制对基于经验的欧洲文学形式的依赖。只有创造独特的叙事方式,才能在美国产生伟大的民族文学。

沉睡谷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早期荷兰移民在此定居于哈德逊河。教堂的牧师仍然用荷兰语布道,村民们世世代代痛恨英国人,竭力维护荷兰的传统习俗。故事的主角其实是一个贫穷的乡村教师。

欧文是这样描述他的传奇英雄的:伊卡博德·克兰(Ichabod Crane)又瘦又高,有着长腿和猿臂,他的大手垂在袖子下长达一英里多,一双大扇耳朵,斗鸡般的绿眼睛,一个小脑袋卡在他细长的脖子上,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松松地挂在他狭窄的肩膀上,站在地上像一个风向标,让人担心他会在强风中随着宽松的长袍被吹走。这与电影中英俊的纽约侦探德普的形象完全不同,也与镇上的人敢于一直说英语完全不同。更叛逆的是,电影对美国的风景和植被漠不关心,体现不出对过去的传统眷恋。复杂多样的人性在电影中被简化为善恶的道德判断,善意的幽默也变成了苦涩的嘲讽。

电影只有美味的哥特风格,强烈的黑色审美艺术,恐怖电影带来的节奏不同于小说文艺的风格,是改编、改变、再剪辑。

那么,如果欧文笔下的风景能被一个鬼魂还原,那会是怎样一种奇妙的美?在《睡谷传奇》的开头,欧文描述了他少年时的梦想,田园诗般的古老荷兰农场场景:

“离程昕婷镇不远,大约两英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山谷,或者说是高山中间的一个峡谷,那是世界上最宁静的地方。一条小溪穿过山沟,潺潺的水声让人昏昏欲睡。甚至偶尔的鹌鹑叫声或啄木鸟的敲击声都会打破这里深深的寂静。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来这里猎松鼠,高大的核桃树覆盖了半个山谷。大约中午时分,万籁俱寂,我用一声枪响打破了安息日般的寂静,轰鸣的回声在远处回荡。如果我想从世界的喧嚣中偷得片刻安宁,或者在烦恼中找个地方安眠,没有比这山谷更好的地方了。”

欧文在小说中真实地描述了哈德逊峡谷的地貌和古老的村落建筑,以及田园的宁静和唯美是如何让人向往。

电影《断头谷》需要的是黑暗和怪异的哥特式风格。所以主创在当地找不到想要的意境。在制片人斯科特·鲁丁的建议下,摄制组赶赴伦敦,在北部的汉布里顿庄园人工建造了一座神秘的森林。由80名建筑工人、工程师和各种能工巧匠组成的施工队花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镇上12栋建筑,成为英国最大的景点。

就算《沉睡谷》里的鬼魂不出来,也会有人冒充《沉睡谷》,捉弄想知道真相的克莱恩。人为的幻想,直到鬼真的出现,剧情扑朔迷离,戏剧性十足,小说中有两种模式:斗巨人,杀火龙,取妖怪,对付粗鲁难对付的混蛋。

电影是现代综合艺术,不断吸收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摄影等艺术的成果和经验。恐怖片和战争片一样,无法避免暴力、血腥等元素,但艺术的审美高度是一致的。

电影从来没有小说那么丰富美好,但越不美好越吸引人。黑夜和白昼各有各的美。只要你懂,懂得欣赏,那也是一种别样的成长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