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爸用衣架抽打三个孩子,“棍棒教育”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在“体罚”威胁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难以摆脱这个阴影。
按照社会学家施特劳斯的定义,体罚就是用体力让孩子遭受痛苦(但不是伤害),从而纠正或控制孩子的行为。
打屁股,扇耳光,用工具鞭打(鸡毛掸子,尺子,衣架等。)都是常见的体罚形式。
山东师范大学王梅芳教授对2514名家长的调查显示,70%的家长在被采访前的一年内对孩子使用过体罚,平均一年7次。
在2014的报告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世界上80%的儿童被父母殴打或以其他方式受到身体惩罚。
对于遭受体罚的孩子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身体伤害:
与没有受过暴力洗礼的孩子相比,他们更容易患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哮喘等。,且住院频率较高。甚至这种伤害会持续到成年,他们更容易患上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病和高胆固醇。
被体罚折磨的孩子长期处于“惊恐”状态,打骂的不确定性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所以睡眠质量差,免疫系统低下,成了受惊吓孩子的常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妇科问题、肠易激综合征、偏头痛和心脏问题也随之而来。
但是,对身体的伤害只是表面的,体罚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更是触目惊心: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当他们无法摆脱体罚和其他攻击性行为时,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解脱自己,那就是认为施虐者是对的,大脑意识允许他们接受这种观点以避免长期的焦虑和不安,于是他们学会了憎恨自己。“都是我的错”成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呐喊,自卑成了常见的麻醉剂。
孤独、冷漠、不安全感是一系列后续的连锁反应。当伤害日积月累,难以化解时,遭受体罚的孩子会有一个“触底反弹”,他们会逐渐增加攻击性行为。有反社会行为的孩子会因为体罚而变得更加反社会。
社会学家施特劳斯的研究让人们看到了体罚背后的“隐形炸弹”:父母打孩子屁股或其他身体惩罚更容易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暴力性行为。他将体罚的强度分为四个等级,每一个等级的体罚都会使男性的暴力行为增加33%,女性增加27%。
他们更容易实施强奸,不愿意使用避孕套,并试图在发生性关系时用体罚和虐待等危险行为“唤醒”对方。
一旦受害者最终成为施暴者,暴力没能压制住暴力,反而让暴力像病毒一样蔓延。
体罚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伤害远未结束,大脑发育也受到影响:
根据施特劳斯对32个国家超过654.38+0.7万大学生的调查,父母打孩子的比例越高,这个国家的民众平均智商越低。
在暴力威胁下长大的孩子脑容量相对降低,往往会出现“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机制。这种攻击性或逃避心冲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影响智商。
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的实验研究,与正常儿童相比,受过体罚的儿童在面对恐惧的面孔时,前额叶皮层的许多区域活动更加激烈。
而分别面对面无表情的脸和恐惧的脸时,受到过体罚的儿童的大脑活动与受虐儿童基本相同。
这意味着,父母认为是轻度惩罚的体罚,造成的伤害和暴力虐待是一样的。
这种“自以为是”恰恰是体罚悲剧的起源。“我是为你好”是父母伤了手时的自我安慰。为了让孩子更遵守道德或行为准则,他们认为体罚是唯一的办法,父母也认为体罚是让孩子变得更坚强、更勇敢的手段。
“听话”是很多家长对孩子最大的要求,而惩戒性体罚是驯服孩子听话的有力手段,屡试不爽。
久而久之,当父母遭遇逆境时,体罚孩子甚至成为他们发泄压力和愤怒的首选。
但体罚的威慑作用只是暂时的,但由此引发的愤怒、报复和自我仇恨却是极其强烈的。身体虐待造成的心理、情绪和身体伤害远远超过其短期的约束效果。
体罚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记,暴力的种子甚至会生根发芽。童年的伤痕,这辈子可能很难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