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和黛玉为什么不在一起?
读小说时,你必须抛开一些成见。
小时候老师讲红楼梦,说宝钗的爱情悲剧,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悲剧,都是一个封建家庭造成的。好像是贾家长辈强行把鸳鸯分开了,但仔细读了红楼梦的文本,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先纠正一个错觉――林黛玉在贾家待遇好吗?很公平,首先,她的父亲林如海是贾家的骄傲女婿――他的祖先曾经袭击过列侯,他本人也是一个采花者。这叫“高尚”,有为,可敬。我奉命巡视扬州的盐帝国,对古代经济略知一二。那时候盐铁垄断,是个肥差。即使林如海是清白的,他的家庭也绝不贫穷。要知道,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府全盛时期唯一的大夫人,衣食无忧(贾敏的成长状况是她嫂子王夫人亲自盖章的)。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嫁之时,娇惯得如此,贵得如此,就如《乖乖女》里的丑事一般。"。现在这些姐妹只是比其他女孩好一点点而已。”),提得这么郑重,已婚人士更是精挑细选。林如海死后,贾琏等人帮助料理后事。林家财产并入贾家,林黛玉被带进集团。事实上,很少有人敢露她的脸。
常规上,我们认为贾家的人对她不好,主要基于这几个原因:1。林黛玉初入贾家,是“步步小心,时时牵挂,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走几步”,所以介绍了自己“寄人篱下”的卑微心态。不是,曹雪芹说得很清楚,林黛玉的成长家庭成分很简单。“你父亲将年过半百,没有延续家族的打算。况且你有病,年纪又很小,没有母亲的养育,没有兄弟姐妹的支持。”林黛玉几乎是在“三人行”的环境中长大的。现在她准备一个人去外婆家,外婆也没见过面。再说了,小心翼翼难道不是闺阁小姐的素质吗?
2.贾的仆人对她很不尊重。引用的是周瑞家送华公的一段话:
黛玉只看了宝玉的手,便问道:是只给我的,还是给别的姑娘的?周锐的家人说,你们都有。这两根树枝是这个女孩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摘也不会给我剩下的。周瑞的妻子沉默了,
这段话不仅用来证明贾家的仆人看人的菜,还经常用来证明林黛玉心胸狭窄,不好相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周瑞家是王夫人的陪侍房,在仆人中属于等级较高的。如果黛玉真的在贾府打拼,她哪来的勇气面对周瑞家的人?她就不怕周锐家里人给她穿小鞋吗?
其实我觉得这是青春期女孩的腔调,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女孩的自怜发作。“只有被偏爱的人才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林黛玉从初入贾府时的小心翼翼,变成了敢这样挤兑仆人的“乖乖女风度”,恰恰说明贾府把她养得好。大概只是那天林黛玉不开心吧。她很清楚自己是老奶奶心中的宝贝,所以才敢不开心,让仆人们不开心一阵子。
3.林黛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剑互压难”等诗句,真让人怀疑贾府是不是在精神上虐待她。
在贾府生存很难吗?当然,很难。人多嘴多,没有父母宠。贾虽然爱她,但她是大家的长辈,不像她妈是她一个人的妈。但她感受到的“苛刻”是她自己的性格加上去的——她来“还眼泪”,说她“比她有见识”,所以她感受到的困难更多。但客观来说,贾府知道贾府宠爱她,实在不可能当面为难她。从冯的话可以看出,在第五十次会议上,她和平儿正在讨论贾府今后几年的开支。她说:“宝玉和林妹妹,结了婚,官赚不到钱,老太太自己拿出来”——看,是老太太自己的钱,林。
好了,接下来讨论。贾家真的有那么多人要拆散宝黛吗?
有一些,但是——小两口其实没有那么多仇人,长辈“不好看”的意志也没那么强。
其实有些长辈对这门亲事还是很开心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王熙凤取笑林黛玉说:“你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做老婆?”贾府里唯一想催宝钗嫁给宝玉的人是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按说她应该是宝钗的当事人,但《红楼梦》里,王熙凤和宝钗几乎没有交流。相反,她告诉黛玉一个笑话,“你为什么不做我们的儿媳妇?”只能说明1冯辣椒辣椒很喜欢林黛玉。毕竟他们性格不同。
很明显,只有袁春、王夫人和袭人想把宝玉和宝钗合在一起。
袭人和宝钗亲近的原因很简单。她被分配给宝玉做丫鬟,也就是妃子。从仆人的角度来说,她更喜欢宝钗这种情绪稳定,对仆人宽大的小三。她从“为宝玉好”的角度,认为宝钗更能督促他上进。宝玉更怕宝钗,对黛玉明显放松。他甚至对紫鹃开玩笑说:“你要是有情,怎么铺床?”这和现代意义上的开黄腔差不多。所以袭人一定希望宝钗上位,对宝玉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自己做人也不会太难。
但是袭人的意见真的太不重要了。
权威的是王太太。毕竟是她儿子,婚姻还是她说了算。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总是淡淡的。一方面,她懂得一点人情世故。和她姑姑侄女特别亲近真的很难。另一方面,黛玉估计自己的长相也不是王夫人喜欢的类型。我们都知道王夫人很讨厌晴雯,说她是美人,而且《红楼梦》里明确说晴雯的长相是“水蛇,剪肩,眉有些像你林妹妹。”同时,林黛玉从小就和贾宝玉厮混在一起,但并没有起到什么积极正面的说服作用。反而使贾宝玉在“天下无能,古今无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说白了,林黛玉在王夫人眼里真的是个“狐狸精”。王太太既不是坏人,也不是圣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婆婆心态。
更何况宝钗是她的侄女,关系很清楚。王太太是金玉良缘的坚定一方。
袁春也支持宝钗。母亲去世后,她在端午节给弟弟妹妹们送礼物。宝玉和宝钗一个班,黛玉和迎春的姐妹一个班。她对宝钗的爱,1,是尊重母亲的意愿。毕竟她是王夫人的亲家的女儿。其次,宝钗有点像低调版的袁春。她就是那个没有入宫的贾元春。她平淡低调的诗词正是袁春喜欢的,林黛玉小姐则是傲气十足。
柴黛党拔河。
支持王夫人和袁春领导的宝钗。
支持贾母和王熙凤领导的黛玉。
宝玉本人长期以来坚定不移。人们说,“你死了我就出家。”
双方都没有把事情闹得太难看,大家都想观望。毕竟宝钗是独生子女,已经到了适婚年龄。
还有很多时间。
有的是时间,就是这个词。当你读《红楼梦》的时候,你会发现前八十回过得好慢。除了秦可卿的死和袁春的母亲之外,似乎什么都没发生。“送华公贾琏打凤姐”的闺房调情也算一轮,“去萝硝茉莉粉”的吵架也算一轮。其实最近80年,贾府一直处于回潮状态,而且是真的在走下坡路。即使是冷子兴的外人也能看出来“外面的架子现在不是很倒,但是内部的胶囊也上来了”。“败”的一切伏笔都已埋下,但曹雪芹还在慢慢写宝黛之间的纷争、嫉妒、鸡毛蒜皮、告白。
不是说是悲剧吗?不是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了给人看吗?曹雪芹花了很大力气去写这种关系的“美”。他写了彼此相识的过程,他让他们面对情敌的考验。我们读大观园,可以用一个班里的一个同学来代替他们――宝钗是刚从学校转来的大姐姐,而宝玉忙得更早。大家都接近黛玉对宝钗的态度,有点像班上一个聪明的学生看着班长的态度,但也羡慕别人的沉着,觉得虚伪。他的小男朋友被怀疑和别人有染,所以有了嫌隙。后来她和宝玉确认了彼此的感情,觉得宝钗是真心对她好,就和宝钗完全成了闺蜜。
我不喜欢看到别人说宝钗性格不好,诡计多端的泼妇。我甚至觉得宝玉没那么喜欢她,她也没那么喜欢宝玉。一个卧室装修的像个“雪洞”,一点装饰都没有。一个人怎么可能大费周章嫁给一个大大咧咧的公子哥?
我们看小说,不要给人物贴标签,也不要神化人物。就当宝黛是初中高中的情侣,做的事情其实很接近――一起看《西厢记》和今天一起偷偷看言情小说或者偶像剧差不多。宝玉的毒誓“你死我出家”也能引起夫妻俩的共鸣,我朋友以前也听过。甚至有一个神在帮助紫鹃。她“试探”宝玉,说林妹妹要回苏州,把宝玉吓傻了。看这一幕,更像是你和男朋友吵架了。你女朋友打电话说:“哎,你不来讲和,xxx就和别人在一起了。”
之所以说它是一部伟大的爱情悲剧,是因为这段感情细腻、琉璃,几百年后仍能戳中我们的读者,以至于它的消亡可以称之为爱情悲剧。没有人会认为祥子和虎妞三心二意的婚姻是爱情悲剧吧?那是人生的悲剧。
摸着良心说,前80回,贾家的人都能叫苦连天,唯独宝黛夫妇是好算命的。迎春柔弱,探春聪明有力,却是个未婚女子。还有一个妈妈,总给她一个印象。惜春春那么小,喜怒哀乐都不理。当冯想抓一个强奸案时,她必须想办法赚钱。史湘云连做针线活都要贴补家用,更别说宝钗这个不成器的哥哥,丫鬟,从“争强好胜捏尖”到被逐出大观园,不过短短几天。但是前八十章,宝黛的日子真的很舒服。宝玉只需担心他父亲不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黛玉只需担心宝玉是否勾搭了别的妹妹。他们真的很像家境优越的中学生,为分配新单词发愁,彼此相爱了。
其实当时风暴已经很近了,只是他们没有注意到。
其实前八十回也有很多青春的悲剧,比如金崇跳井,晴雯被开除,但这些东西对宝黛的震撼有限。他们受到财富和贾母的庇护,他们彼此确认了他们的感情。他们真的是无忧无虑,直到最后一刻。
但是风暴终究没有绕道。黛玉病重,宝玉出嫁,贾府凋零,后面的剧变来得这么快。那么容易就颠覆了前八十回精心构建的温暖和幸福。
至于宝玉为什么要娶宝钗,我觉得“掉包”的可能性太小了。薛家也是骄傲的。换位思考下,你会让你的女儿成为人家的肉体替身,嫁给贾宝玉吗?不是薛宝钗不能结婚。倒台后心情不好的贾府和贾宝玉,真的不属于那种就算打破头也要结婚的女人范围。
更有可能,1。黛玉死了,没有别的人选了。2.黛玉病重,贾府急着给宝玉安排婚事,便考虑了宝钗。3.贾母失去了话语权,王夫人和袁春极力劝说宝钗嫁给宝玉。
我倾向于说1和2,但是最后,也没什么办法。
这个时候,你再回头看宝黛的故事,就觉得心酸了。黄伟文写了《痴情系》,他在书中说,“其实你我的梦想早已穷尽,缠绵也无用。”他们那么努力的去理解对方,去明确自己在对方生命中的分量,但是没有用,因为真的没有时间。一个会死于心力衰竭,一个会面临整个家庭的崩溃?她“最好的朋友”紫鹃吓唬他的话终于实现了。她真的回到了一个他暂时无法见面的地方。他如约去看他。在去墓地的路上,他遇到两个孩子,问他在找什么。找一个老朋友。
“老朋友是谁?”
“姑苏林黛玉。”
她到他家太早了,他以为是他家的妹子。直到她去世后,他才想起她原籍姑苏,应该没见过面。
那些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就像一个大梦,一个建立在财富、权力、受宠基础上的无忧无虑的大梦,现在又被收回来了。
他真的去出家了。一开始,她对此很生气,但她并不认为他说的是真的。林黛玉其实对宝玉没那么严格。他和袭人有过肉体关系,他还被怀疑和碧痕·马斯克·穆恩有过肉体关系。还被怀疑和秦钟是同性恋。林黛玉作为名门闺秀,对“肉体出轨”看得很开。她知道他爱她,但她没想到,她在他心目中的世界。
没有人真正想到它。贾母觉得他们合适,因为他们玩的好。凤姐取笑他们,因为她是这样一个“穷女人”,也有人看得起黛玉超越宝钗,因为黛玉父母双亡,财产可以和贾府并驾齐驱。宝钗毕竟有个哥哥,嫁妆很有限。都是杰宝代很浅的地域情怀。我觉得贾可能连这两个孩子都觉得不一定要在一起。作为长辈,她只希望他们有个好归宿。所谓家,并不是某个人非要。
所以在很多版本里,都说林黛玉最后嫁给了京王,听起来并没有那么荒诞。毕竟京王也是个“好丈夫”,贾只是想给她找个好丈夫,不一定是宝玉。
很多人赞同他们,但只是“赞同”。只有他们知道,即使没有所谓的“木石同盟”,他们依然彼此认同。
据说他后来娶了搁浅在画船上的湘云。湘云不太喜欢林黛玉,就像班上大方的女同学不喜欢娇滴滴的文艺委员一样。但经历过风雨之后,那些青春期不太喜欢的老朋友,也会成为回忆中很温暖的一部分。他们可能会谈论她的小脾气,这是非常可爱的,谈论她的才华。她写了这么好的一句话:“嫁给东风春,放过她,忍呆久了。”
宝玉后来不得不处理许多实际问题。他可能不会整天想着她。梦结束了,生活还在。
“但这没关系,”他想。“一会儿天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