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恐怖电影史
德国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出自罗伯特·韦恩导演的《卡尔加里博士的小屋》(1919),讲述了一个邪恶的催眠师的故事。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中,最著名、最不朽的代表作是弗里德里希·威廉·莫瑙拍摄的第一部吸血鬼电影《吸血鬼》(1922),改编自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后来所有的吸血鬼形象都以此为原型。
德国导演保罗·莱尼拍摄的《蜡像馆》(1924)讲述了一个蜡像有了生命,变成了杀人犯的故事。拍摄完这部电影后,保罗·莱尼去好莱坞发展,并发行了两部电影,视频谋杀(1927)和笑的人(1928)。此时,好莱坞正在开始它的恐怖电影热。
1930和1940s
好莱坞在1920年代早期就已经有了恐怖电影的制作,但真正开始好莱坞的恐怖电影时代是从1930年代,尤其是环球影业出品的恐怖电影。这些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它们涉及到了德古拉、弗兰肯斯坦、木乃伊等等。到了1940年代,好莱坞恐怖电影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各种题材都有涉及。
1950s
受核武器竞争的影响,恐怖电影脱离了以往的哥特风格,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时期。这个时期的恐怖电影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人类受到非人世界的威胁,比如外星人、死尸、植物、昆虫等等。比如霍华德·霍克斯(1951)的《幻星降临》和唐·希格尔的《盗尸入侵》。把恐怖和科幻混合在一起就是这个时期的开始。最近比较有名的这类电影是罗利·斯科特(1979)的《异形》。
60年代末60年代初,一些电影公司专注于恐怖片的制作。比如英国电影业和美国的美国国际电影业。后者拍了一系列改编自爱伦坡小说的电影。
1960s
希区柯克《惊魂记》剧照1960年代的恐怖电影逐渐脱离了超自然的趣味,转向了非超自然的恐惧。比如希区柯克的《惊魂记》(1960),用人类的心理变态来吓唬观众。米切尔·鲍威尔的《偷窥狂》也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最新的例子是《沉默的羔羊》(1991)。
保罗·威尔士把1960年代作为当代恐怖电影的分界点,之前是* * *知识和限制,之后是混乱和瓦解。伊莎贝尔·皮纳多以1968为分界点,区分传统意义上的现代恐怖电影和后现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这个分界点一般公认以乔治·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1968)的诞生为标志。
1970s
在196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以超自然为主题的严肃恐怖电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比如罗曼·波兰斯基的《丢失的宝贝》(1968)。这部电影的成就其实是威廉·弗莱金《驱魔人》(1973)成功的基础。《驱魔人》之后引起了很多抄袭作品,其中比较显著的例子就是《蒙蒂》(1976)。
这一时期的原创电影很多来自于独立制片人,具有低成本、原创的特点,最晚持续到1990年代后期。这些独立电影的蓬勃发展与家庭视频市场的兴起密切相关,这也促使恐怖电影找到了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延续恐怖电影传统的恐怖电影在大银幕市场继续发展。
从19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开始从理论上探讨恐怖电影的存在意义。
1980s
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恐怖电影的主流转向了令人震惊的主题,如托比·胡波的《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和约翰·卡彭特的《月光》(1978)。还有《十三号星期五》《夜半沉睡》等系列。这种关于青少年和邪恶刽子手的恐怖电影在整个1980年代传播开来。
1990s
《万恶之死》电影海报65438+90年代的恐怖电影脱离了以往的外在暴力形式,转而自嘲。韦斯·克莱文(Wes kleven)将其他恐怖电影的内容融入到《呐喊》中,在惊吓中夹杂讽刺幽默,将陈词滥调的肢体语言转化为新一代年轻人的词汇。山姆·雷米的邪恶死灵(1981)结合了新旧僵尸类型。《夜丛林》是以恐怖片的形式呈现的,但它指的是纪录片的形式。《丛林之夜》不仅让电影成为一种跨媒体,也让恐怖电影成为一种大众娱乐。
2000年以后
在21世纪初,恐怖电影继续关注年轻人的世界,如系列电影“断头”,并试图进入主流电影市场,如“水中的女人”和“神秘西部故事中的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