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背后||席里柯《梅杜萨之筏》

在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中,150多人被遗弃在一只临时搭建的木筏上,任凭命运摆布。饥渴和酷暑的折磨下,人性逐渐显露。有人觉得没有可能获救,投入大海自尽;有人因绝望而疯狂,想要砍断缆绳同归于尽;有人撬开酒桶要麻醉自己,以此抵抗对死亡的恐惧。小小的一只木筏上,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因此爆发了三次暴乱,导致尸体横布……许多天后,他们被发现时,只剩下十几个人。

这个事件被人记住的原因并不是它本身的惨烈和荒唐,而是因为这幅世界名画《梅杜萨之筏》。巨浪中,木筏上几个人举起一个略微健硕的黑人,让他挥舞红、白布巾,试图向海平面一个渐行渐远的船只呼救,而周边是奄奄一息的难民。

当你对欧洲历史一窍不通,只是走马观花地在卢浮宫观看这幅画作时,并不会觉得它有任何美感,甚至觉得有点脏有点恶心。可你是否知道,这幅画的创作者席里柯,走访多位幸存者,聆听他们的遭遇,甚至特地去医院和太平间观察垂死病人的神态,以获取灵感。花了18个月,才完成这幅画作。遗憾的是,5年后,这位优秀的艺术家因坠马意外身亡,年仅33岁。

艺术能被人尊重,是由于它成全这世间的美,它也记录了世间的恶,展现美好又残忍的人性,将历史和记忆真实地展现在后人面前。

(内容摘自网络。)

名画背后||高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