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谣在中国这么火?
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情绪,一种对真实生活的艺术性表达。
民谣的门槛并不高,一把吉他一段情愫便能成歌。简单粗暴地说,会几个和弦你就能用它表达生活、歌颂爱情或者发泄愤怒。但这种音乐形式的色调,应该是诗性的。
不论是来源于地方民歌改编或融合世界音乐元素的民谣,如野孩子、旅行者,或讲述城市故事的城市民谣,如万晓利、张玮玮、川子、蒋明,还有宋冬野、马頔、陈粒这些曲式风格更贴近现代流行的民谣……大家都能够从直觉上判断出:这,就是民谣。
那回到“民谣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并没有必要给它一个精准的定义。它总是不动声色地戳中听者的内心,歌词或诗意或粗俗,却永远是一副不作伪的真诚姿态。它是一整团难以言明的精神感受的合集。你可以说它是被吟唱的诗歌,也是说它是旋律性的对白。
民谣,它用简单易于传唱形式,包裹了歌者最本真的情感,有着从不故作姿态。这就是我眼中民谣的素描像。
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