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如何应对心理危机的论文(3000字)
文本:
大学生,一个看似轻松的群体,其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学习、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力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告急。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00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总支和学生会发起,十几所高校响应,经北京团委和学生会批准,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旨在号召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由此掀起了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潮。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辍学,甚至一些自杀、杀人等非正常或恶性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直到2002年初的刘海洋熊伤人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了高潮。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目前中国的大学生似乎是百感交集。令人高兴的是,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与整个社会背景下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各种社会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纯净的大学校园,不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非常集中和突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紧密合作,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应当创造和优化健康、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好的人际氛围,形成群体心理健康环境。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成才教育充分结合。更重要的是,我们整个社会应该正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和我们的基础教育要从小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其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果把正常的比作白色,把不正常的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和黑色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缓冲区——灰色地带,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分散在这个区域。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该积极纠正。
同时,个别灰色地带也是存在的,大学生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自我调整。人的健康状况是一个发展的活动问题。当一个人出现某种心理障碍时,并不意味着会永远维持或加重。形成心理冲突是非常非常正常的,是可以自己解决的。
其实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类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而逐渐调整并趋于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理想的尺度。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提高心理健康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就能追求更高层次的自身心理发展,从而不断发挥自己的潜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能够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难以维持,要及时调整。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可以有暗示调节、放松调节、呼吸调节。
1,建议调整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有显著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不良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就是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比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等。,从而缓解心理压力,调节不良情绪。
2.放松调整
用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挫折带来的紧张情绪。放松调节是系统地放松身体主要肌肉,以抑制高血压、头痛、手足出汗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
3.呼吸调节
这也是一种情绪调节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呼吸方法,来缓解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急躁。例如,当你紧张时,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让心情得到很好的调节。
心理调节的意义
学会善于控制自己,控制和调节情绪,对于适应社会发展,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因为情绪活动可以说是心理刺激中影响最大、最有力的成分。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以情感为基础的,都伴随着情感的色彩。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健康的情感生活。要注意情绪表达的适当性,适度的情绪紧张。
适度的情绪紧张不仅使人的生活充满节奏和情趣,还能有效地发挥人的潜能,从而达到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正确的情绪表达是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而不是无限压抑自己的情绪。另外,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幽默感,可以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及时缓解心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