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说。
《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清代的一部标志性作品。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结果《聊斋》一出版就风靡全球,有注解有评论,吸引了很多作者追随。有些人模仿《聊斋》的写作技巧,如于和《随录》,而另一些人则反对《聊斋》的风格。当时,纪晓岚的《岳薇草堂笔记》(以下简称《岳薇》)最为成功。
纪昀,本名小兰,生于清朝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生于清朝雍正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昀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大才子。他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并亲自撰写了200卷的《四库全书提要》,为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后人的学习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岳薇》是他晚年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他的笔记分为《滦阳之夏》、《所以我闻》、《淮西杂志》、《听顾随想》、《滦阳续录》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单独写的。纪昀是反对《聊斋》文体的,曾经直接写过《聊斋狐梦》的负面文章。我曾经质疑过《聊斋》的叙事:“才子之笔。不是作者的笔。.....小说是叙事,不像剧场那么近,随意修饰;.....今天的燕妮的文字,媒体的状态,微妙的曲折,如人生,让它自己说话,似乎不可理喻,用作者的背书,我们怎么能听得出来呢?我还没解决呢。”批判《聊斋》的“一书两式”,认为作为叙事文章,应该“不失忠义之义,而有劝诫惩恶之目的”,“不颠倒是非”,“不模仿才子佳人”,“不画横言”。盛微对清代各派的评论评论中提到,清代批评家冯振鸾对纪晓岚批评《聊斋》的叙事非常不满,写了《读书(聊斋)》;杂注,愤然指出:“刘权《知易》一书,风靡天下,广为传诵,而袁建斋论其复制,纪晓岚称之为才子之笔,非文之体,都是过去说的。”又说,“比起梁山泊和西厢记。是世间不易见的笔墨,弥足珍贵。"...既否定了纪昀的观点,又对《聊斋》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足见《聊斋》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的地位。两部小说在叙事功能和效果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形式不同。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主要分为笔记和传奇两种艺术形式。《岳薇》是一部典型的笔记小说,它采用了笔记小说的表现形式。有人曾这样描述笔记小说:笔记小说是官员写的,用短笺记录人们的“街谈巷议”和“道听途说”。它们是“小词,篇幅短,但形式和内容都很小”。所以总结笔记小说的特点是: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朴实,重在推理。作为笔记小说的代表,岳薇充分展示了笔记小说的鲜明特点:一是叙事简短;二是注重推理。而《聊斋》是一部“一书两体”的奇书,成功借鉴了历史传记文学的许多叙事方法。《聊斋》约300篇小说,从艺术形式上来说,包含了传奇和志怪两种题材,被人们誉为典型故事和志怪故事。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说:
“明末有许多奇书,多为简书,奇书多,但生而无感。《聊斋志异》在细节上是独一无二的。
表现为正常,使花妖狐狸魅力大增,更有人情味,且易可亲,忘异类,偶见鹳鸟,知其非人。"
《聊斋》的成功不仅在于传奇小说的叙事曲折,更在于奇诡。
小说的浪漫可以避免笔记小说篇幅和语言的限制。鲁迅称赞这部传奇小说不仅因为它文笔优美、曲折多变,而且因为它“讲故事,一般都有跌宕起伏,片段也不少;而且作者经常故意表现出这个故事的虚构性,来看他的想象才能。”李宗伟在《唐传奇》中也说:“传奇小说是把一切能引起观众骚动并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的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扩大化了。文笔力求优美动人,不避虚饰,尤其注重描写看作者的叙述和想象。“另外,从两类小说的发展来看,虽然笔记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熟,但与笔记小说相比,传奇小说在语言、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有优势。”读微”有明显的笔记特征。叙事简单、重理的特点导致作品丢弃了《聊斋》那样丰富的文学精神和艺术境界,文字表达不充分,阅读体验不如《聊斋》丰富。虽然《岳薇》中的说理使其叙事简洁透彻,岳薇开创了说理的风格,或先叙述后讨论,或后讨论,但并不比文学描写长,这就使他笔下的岳薇缺乏生动形象,即缺乏文学性,在作品所期待的叙事效果上与《聊斋》相似。纪昀等文学批评家认为,清代提倡作家之笔,排斥传奇小说。所以《聊斋志异》虽然是一部笔记小说,但“装饰随意”、“曲折精妙、描写传神”、“一书两体,未解”,即纪昀不了解《聊斋志异》中已有的笔记小说。两部作品采用了不同的叙事艺术形式,因此作品的叙事功能不同,作品达到的效果也不同。
其次,思想内容不同。两部作品以不同的叙事方式反映出的思想内容大相径庭:在思想内容上,岳薇主要主张“劝诫与惩罚”,其次是主张“因果报应”。纪昀本人也没有回避作品的规劝主题。在第一卷的开头,他就明确提出了作品的主题:“劝惩有益”,在两篇序言中也强调了这一点。他在《盛世一序》中说:“欲使人知之,当劝而惩之。”郑作序:“大意是劝和惩。”。可见,岳薇具有劝导和惩罚的功能。蒲松龄之孙蒲立德认为《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多与鬼神有关;其体仿历代列传;其谈褒或触时,《聊斋志异》的叙事研究则用于劝诫和惩罚。”《聊斋志异》的叙事虽然也有劝和惩的意图,但主要是以直击当时社会黑暗政治、广泛揭露科举弊端、热情歌颂青年男女爱情、反映当时重要时代主题的思想内容为主。“读微”是为了“使人知之,劝其惩之”,所以极力鼓吹封建道德和因缘。比如《老的女儿在棠溪》一文,写的是老的女儿上辈子诬告一个女人怀孕,导致她死亡。这辈子鬼来要她的命,报应不好。但在《聊斋》中,蒲松龄对待爱情的态度和纪昀有着本质的不同。例如,聂、蒲松龄等作品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可见,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
第三,形象创新不同。《聊斋》艺术形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人物、情节和语言三个方面。在《蒲松龄全集》中,盛微是这样分析作者的情感心理的:“一方面,终身科举使作者感到压抑和不为人知,另一方面,他长期在他人庇护下的教书生涯使他抛弃妻儿,不由产生了“数卷书,半窗寒;“沙漠中的寒冷”的叹息,因此,孤独和愤怒以及对“知己”的渴望成为他的情感主题。”蒲松龄充满“孤独与愤怒”地塑造了这个形象,这说明作者在作品中用虚幻浪漫的狐狸形象来抚慰自己的情感世界。在狐鬼花妖的世界里,作者把狐狸描写成人,用狐狸写人和事,赋予狐狸以人的思想和性格,完全按照人的生活方式来描写故事,赋予狐狸人性化的感情。削弱了作品中狐狸的邪气,增加了人情味。把人们所厌恶的恶毒、狡猾、奸诈的狐狸描写成一个具有世俗智慧的普通人,这种精神寄托从根本上改变了狐狸形象,使《聊斋》中的狐狸形象突破了传统小说观念的束缚。让狐狸形象“更有人情味,更可亲”。在以狐仙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中具有创作意义,使狐狸具有了人们喜爱的性格和形象。对传统狐仙题材的拓展和超越,为同类题材的小说创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在语言上,蒲松龄用的是“才子之笔”,重在描写人,善于描写,文笔曲折细腻,文学性很强。他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人性和人情的狐仙形象,提升了艺术形象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而《聊斋》的语言特色就是能把新鲜活泼的口语融进深邃的文言文。就像阿贤身上的老鼠精,美丽善良,善良勤劳,有爱心,有自尊心。除了“天天建仓”“年年有余”的“不凡”,她完全是一个劳动妇女的形象,这是蒲松龄的杰出创造。纪昀是一位大学者,阅历丰富,文采斐然,但思想保守。《忆鬼神》往往隐含着宣扬教义原则的倾向,强调“作家之笔”。因此,纪昀的读书微在这些方面缺乏艺术创新。鲁迅的《怎样写三闲集》这样评价阅微: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透露,他只写事件,而避思隐言."
从两部小说的叙事所体现的审美和教育功能来看,蒲松龄在写作时,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融入小说之中。作品虽然也有劝诫的意味,但他试图让事实起到惩恶扬善、歌颂理想、抨击黑暗、扬善惩丑的作用,把强烈的爱恨情仇放在叙事中,有时直接以“异史日”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由于受作者思想的影响,《岳薇》的主题不能与《聊斋》相提并论。此外,岳薇不注重语言的灵活运用,只注重事实和因果报应的说服和惩罚。它用一种死板僵化的叙事来完成作品,迫使人们维护统治阶级的立场。可见,两部作品在实现审美和教育功能上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