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洋娃娃讲述的恐怖故事

一个

我是一个娃娃,人们叫我悲剧娃娃。

我来到朱功家,被一个人放在楼梯的架子上。突然,危险的气息扑面而来。伴随着一声嚎啕,一个穿着白色睡衣的女人尖叫着跑上楼,翻过阳台,摔倒在地。这是我在这里目睹的第一件事。

后来,我被关在一个黑暗的储藏室里。那天晚上,两个人打了起来,然后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刺进了一个人的身体。第二天,储藏室里躺着两具尸体,一男一女。

一个小伙子,打完电话,把我放在身后的背包里,出了门。没过多久,我就感觉背后的人在后脑勺上重重一击,然后我就倒在了地上。

我参与了发生在朱功家十字大厦的一切,但我没有看到真相。

悟净这家伙说,这房子里的事情,远比我看到的复杂。......

《悲剧娃娃》是东野圭吾的1989作品,今年8月首次在中国出版。这不是一部可以表现东野圭吾式推理小说的作品。

这本书和《放学后》、《毕业》等早期作品一样,更倾向于案件推理,将读者置于侦探的视角。随着故事的推进和深入,案件的真相被演绎出来,更加注重严密的逻辑和案件本身的描述,缺乏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探讨,这与他后期作品独特的社会推理风格不同。

《新参与者》剧照

阅读《新参与者》、《沉睡的渔夫之家》等东野圭吾色彩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对人性深处和社会痛点有着敏锐的感知,善于将这些隐藏的东西无限放大,并通过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传达给读者。与这些埋藏在案件背后的深层含义相比,推理只是一种辅助表达的手段。

在《悲剧人偶》中,东野圭吾加入了一个人偶视角,将局内人看不到的过程以人偶描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却因为某种巧合的原因错过了真相。

比如储藏室的人被杀后,凶手不小心碰掉了拼图的盒子,盖在了娃娃的头上,没有看到凶手的脸。

对这些案例的描述,能激发读者对真相的渴望。

其实不难猜到真正的凶手,但故事的不断反转,以及十字架公馆里整个家族对死者的仇恨,都让作者对人心的掌控和对故事的处理能力感到惊叹。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唐人街探案》中张子枫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

或许在整个阴霾之下,似乎最脆弱的受害者很可能是躲在悲剧背后的顽强操纵者。

这可以称之为完美的犯罪,或者说复仇更合适。

“她看着我的脸,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流下,低声说,‘结束了。’言语中透着一丝安心和淡定。"

这是悲剧娃娃在朱公家十字公馆看到的最后一样东西。

悲剧娃娃

里东野圭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