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三章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混淆观察和评论,别人会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反驳我们。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不提倡绝对的结论。它主张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观察,并清晰地描述观察结果。
本文用一首歌《露丝·贝本梅尔》来体现观察和评论的区别。正文读起来像春风,节选如下:
——————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一个人,有时候下午睡觉,下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一个懒人。/在你说我在胡说八道之前,请先想想。他是一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一个孩子有时候会做一些我不懂或者不按照我的指示去做的事情,但他不是一个傻孩子。/在你说他傻之前,请先想想。他是个傻孩子,还是知道事情和你不一样?
我们说有的人懒,有的人说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笨,有的人说学习方法不一样。
所以我得出结论,不把事实和观点混淆,就不会被混淆。因为你可能不在乎,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看法。
——————
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Wendell Johnson)认为,用静态语言来捕捉不断变化的现实会带来很多麻烦。他说:我们的语言历史悠久,但先天不足,是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了万物有灵论的思想。先说稳定和坚持,相似,常态和类型,神奇的转化,快速的恢复,简单的问题和终极的解决方案。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了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异、层次、功能、关系、问题和复杂性。静态语言与动态世界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加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感悟:突然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这么爱读书。除了提高我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更客观、更有场景地表达和描述事物。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总是被包裹在暴力交往的环境中,被无端地贴标签、评判、比较甚至指责,从而产生情绪失控、自我怀疑等负面效应。
To do:学完这一章,发现自己连说好的基本功都没有。本能和无意识总是打不过理性的大脑,以后我会积累更多正面的词汇来表达。作家和小说家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应该在未来向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