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小说是怎么产生的?
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中心迁至上海后,一批留在北京的自由主义作家组成的独特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老舍、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汪曾祺、李健吾、朱光潜。
因其作者当时在北京、天津从事文学活动,故称“京派”。他的作品大多发表在北京和天津的期刊上,艺术风格基本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海派是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活跃在上海,从事绘画创作的一群画家。
京派的艺术特色:
京派小说大多疏离政治,与政治斗争保持一定距离,但重视生活,注重平常,追求宁静的艺术境界。
第一,着重描写简单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就像沈从文描写的那样,湘西的世界人物是那么的正直、真诚、热情、善良、守信、深情。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但却如此慷慨好客。他们粗犷、野蛮,却又透露着坦诚、可爱,表现出一种原始、质朴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
京派作家注重人性之美、人情之美,也表现出喜欢以儿童的视角书写成人的世界。出自的《兄弟连喜事》,以及的《吉安林》;
郑雯、萧乾的《在树篱下》,汪曾祺的《车匠》,大量运用儿童视角,真实地展现了京派作家的童心。这既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童年的深深眷恋,也体现了他们对未来人类社会和人类的完美的无限向往。
其次,京派小说将东方诗情画意融入田园风情、民俗风情的闲适描写,形成了一种对古典和谐、浪漫主义写真的超越。
这种乡土抒情小说,在结构上用轻松代替了严格的拘束,在情节上用故事的轻快代替了因果的真实。它让位于诗歌和散文的因素,从而降低了小说的史诗力量,但增加了小说的抒情魅力。
第三,在语言方面,形成了质朴、朴实、生动、清晰的语言特色。既能吸收欧美文学语言的优点,又能吸收经典文学语言的营养,把自己的民族语言运用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