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演讲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演讲的使用越来越多。演讲稿是事先准备好的,供与会者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发表意见或汇报思想工作。相信写演讲稿是很多人头疼的事情。以下是我的家访演讲,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访发言1 XX市号x中学,为了配合家访,老师们纷纷出奇招。六安六中高度重视走访贫困学生,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家访工作到位,他挑选了两个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作为校长,你也应该深入学生家庭,做一次班主任,这样你就可以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对学校的真实看法,获得第一手资料。”黄校长说道。家访是我校实施家访的一项创举。
为此,学校策划了一个“特别计划”——专门要求班主任利用家访的机会,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学校每学年将奖励50名贫困生,每人发放500元奖学金。
同时,学校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邀请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和大学教授为家长和学生举办“科学家教育”和“成功之路”专题报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家访卡八“赶”学校专门为家访老师制作了家访卡,要求每位家访老师家访时随身携带。家访卡上有八条规定,包括对待家访态度端正,不搞形式主义,耐心听取意见,不粗心大意,讲究家访艺术,不挖苦人,真诚为学生服务,不接受饭钱和礼物。
老师们将携手参观学校。根据各班学生特点,对所有老师进行分班,各科老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联合家访。比如这个学校一个品学兼优但身体不好的学生,安排了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家访,重点是和家长就孩子身体状况的沟通,给家长很多建议。
家访演讲2老师,
(下午见面时用语)下午好
很荣幸代表班主任在“千师进万家”启动仪式上发言。我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一年半来一直和父母电话联系,但从未家访过。当我从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家访比电话能带来更多的效果。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教育好孩子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时都能继续享受到学校给予的关怀,耐心听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既能获得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也能加深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老师、家长、学生在一个房间,促膝谈心,拉近了心理距离。
这项活动的主要对象是有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的特殊学生。我班大概有10这样的学生。我会走进这些学生的家庭,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困难和一些隐藏的问题。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我将利用各种资源,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
同时,在家访过程中,需要把握现实,灵活调整,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并与他们讨论、探讨教育措施,让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会乐于配合。
总之,我认为家访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能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庭各方面的表现。加强家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树立我校“关爱学生成长、健康、发展”的教育品牌。
家访演讲3亲爱的班主任: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如何做好家访!与此同时,我感到非常紧张。我在小学工作了十几年,家访经验不多。我教一位老教师如何教斧头。如有不妥,请不吝赐教!
以下是我这几年在工作中的家访经验和去年家访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1.家访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目的,家访可以分为三种。
(1)了解家访。这是一般的家访,适合大部分学生家庭。内容包括:
1.父母的基本信息,包括学历和职业;
2、家庭基本情况,包括生活状况、家庭成员、学生家长感受、家长对学生的要求等。;
3.学生在家的情况,如学习环境、学习时间、看电视时间、交往、家务等。
(2)有目的的家访。这是在了解家访的基础上,针对少数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家访。适合有特殊表现的学生。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自己孩子的特殊表现或问题,讨论协同教育的方式方法。
(3)沟通式家访。这是一次家访,旨在与父母交流信息,沟通感情,以达到良好的合作。适用于少数因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误会或不和而合作不佳的家庭。内容是提出问题,如实介绍情况,耐心听取家长意见,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互相沟通,努力实现协同教育。这种沟通式的家访,还可以利用家长接孩子等机会,随时与家长沟通。
二、家访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家访时间地点
我们要去家访,所以我们应该先向父母问好。提前了解孩子,家长的下班时间,提前预约。形式多种多样:电话联系、记笔记、留言、儿童留言等等。目的是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我们不会为了一个游戏去那么辛苦,家长不在家,白去一个游戏。
一般应该在父母在家休息的时候进行家访,比如节假日、父母休息日或者晚上。但晚上家访不容易时间太长,以免影响家长工作或学生第二天的学习。另外,家访时,如无特殊需要,一般应避开学生本人,选择在学生不在家时进行家访。
2.注意你的外表。
家长对老师家访是否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家访的效果。教师在家访中要注意仪容仪表的形象,力求语言朴实真诚,举止大方。在谈话的开始,我们应该避免直奔主题。可以先聊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谈话,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努力与家长达成* * *音,取得家长的信任。然后,可以逐步引入话题,把学生介绍给家长。
3.正确对待家访
家访的目的不是向家长诉苦,也不是因为家长没有能力教育自己而把责任推给家长,而是真诚地与家长交换意见,调动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得到家长的协助,统一步调,把学生* * *教育好。“抱怨”家访这种简单化的想法,甚至是“泄气解恨”的想法,不仅达不到好的效果,还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或者促使家长用粗暴的殴打代替耐心的说服教育,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反感和师生的对抗。
4.访前准备,访后总结。
家访前做好充分准备,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包括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生活、纪律等。家访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开始,预期会收到什么效果,都要考虑清楚。家访结束后,把时间、对象、原因、措施都记清楚,装订成册,看看以后会怎么样。学期结束时,将学生的进步情况与家访情况进行对比,总结工作,查找差距,研究对策,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5.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对于受教育的家庭,尽可能向家长如实反映学生的表现,主动要求家长提出教育措施,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并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学生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在家访过程中使用幽默的对话,可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与听者建立亲密的关系。我班的学生丁某,历史成绩特别差。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回家的。学生父亲问:“我儿子的历史怎么样?”学生时代最头疼的就是历史,经常考不上。”我笑了笑,漫不经心地说,“我只是想和你探讨如何让历史不再重演。”我们互相看着,笑了。这种得心应手的幽默,一语双关,轻松幽默,既说出了不方便的话,又“润滑”了与父母的关系,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
对于溺爱型家庭,在谈话时,首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真诚地欣赏和表扬他们的良好表现,然后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受,肯定家长爱孩子的正确性,让对方在心理上接受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劝说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因为溺爱而保护自己的孩子,掩饰自己的过错。对于这样的家庭,你要说话婉转。委婉语是指在不方便直接说出原意时,在尊重对方的情况下,采用同义替换、旁表达、模糊语言等方式,微妙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原意。比如我班的张同学,经常吃其他同学的东西,拿别人的学习工具。我在拜访这一家的时候,尽量避免用“偷”这个词,用“悄悄的拿”来避免伤害父母的自尊心。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在家访中要多报喜少忧,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发展前景,激发他们对孩子的爱和期待,改变他们对孩子的留守态度,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同时,也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对孩子的影响,让家长明白孩子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中成长是非常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加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对于这样的家庭,拜访时要注意语言,措辞要有分寸,不能因为口误而失礼。比如,把学生性格的弱点说成是人性上的“污点”是用词不当;或者把学生行为上的缺点说成是品行上的“缺陷”,也就是说言语未能传达其意思;或者说学生偶尔的错误经过反复教育已经老掉牙是一种夸张;或者向家长“抱怨”学生的鸡毛蒜皮的错误,这是小题大做...这样的谈话一定会引起父母的反感,结果恰恰与倾诉的欲望相反。家访要真诚,要有分寸,首先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通过家访让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我们去家里看望贫困生,并不是只说缺点和不足,而是先向家长汇报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分析了学生克服缺点和问题的有利因素,要求家长在教育上不要简单粗暴,要善于挽回损失,让家长和学生从中吸取教训。老师在介绍完学生的情况后,还会建议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帮家长出谋划策,一起教育孩子。有时候,你不得不“抱怨”家访。但是,即使是抱怨,也要心平气和,冷静的指出学生的问题,告诉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通过什么渠道,帮助学生看清方向,明确以后该怎么做。特别是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家长失去信心和希望。
做好家访工作,要做到四个字:“清”、“情”、“亲”、“勤”。清楚的意思是情况应该是清楚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清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俗话说“一家抵一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只有了解好这些情况,老师和家长才能找到共同语言,交流感情,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这次家访的目的和要求,可以为此收集学生在校表现的各种信息,准备好与家长沟通的详细内容,避免语无伦次、漫无目的的交谈。
情,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合理。
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双差生”,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家访时,要用两种方式评价学生,坚持实事求是地与家长交流意见和信息。对于优秀的学生,在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缺点或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盲目表扬,防止他们沾沾自喜;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批评“双差生”,一言不发,防止他们感到悲观失望,我们应该用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Pro的意思是老师和家长说话要亲切自然,注意分寸。
大部分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自然有偏袒孩子的倾向,尤其是“双差生”的家长,听了太多难听的话,形成了特别厚的“保护圈”,不允许老师对孩子的缺点小题大做。因此,在与家长交谈时,既要严肃、实事求是,又要轻声细语、留有余地,尽量做到感性、理性,让学生和家长真正体会到老师的真诚和善意。
勤,就是老师要勤于家访,多做家访,保持经常性。
一个学生的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家访而立竿见影,马上见效。这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要争取让第一次家访成为和父母的一个纽带,以后再通过多次家访增进感情。去的次数越多,和父母就越熟悉,就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谈话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家长也通过家访了解老师和孩子,家庭教育可以更好的配合。到这个时候,家访才算真正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