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镜子》的思考

读镜让我觉得1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空间,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都有可能发生。巧合的是,我读到了《镜报》那篇文章。

《镜》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保安和一个导演张应邀到大学做讲座的故事。其实事情很简单:因为张主任无法出示出入手续,车子被拦在了南门外。无论张主任怎么说保安嚣张,甚至校长打电话给学生说明情况,保安始终坚持原则,不让他通过。最后张主任只好走进校园,事情以尴尬的一幕结束。

读了几遍文章,两个人物的主要形象逐渐浮出水面——保安无私,忠于职守;还有张主任呢?作为领导,面对体制,却想搞特殊化?!领导有特权吗?不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放下书,我歪着脑袋想,生活中,像张主任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说一套做一套!

想着,想着,前几天脑子里发生了一件事——那是一次早读,老师让值日班长背课文。我看到那天值日班长随机选了一群同学,让他们把火车捡起来背。碰巧,最后一个同学是他的好哥们。只听到那个同学结结巴巴背了一句,我就再也背不下去了。老师说不会背的学生放学后要留下来。但是值日班长只是向他眨眨眼,扶他坐下。我惊呆了,这,这怎么可能?作为一个值日班长人,他不是在树立榜样,而是与众不同!你有一些小小的权利变得特别吗?这只能露出你丑陋的嘴脸!

张主任也认为自己作为领导可以不遵守制度。这还是领导吗?保安就像一面光滑的镜子,把张主任的高脸完全映出来!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面镜子,希望我们都能照出自己最美的一面!

读后感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忠实的朋友。你知道是谁吗?它是一面镜子,我们都需要它,我们绝不能失去它。

随着科技的发展,镜子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在家里,每天早上洗漱完毕准备出门的时候,总会去镜子前看看自己穿的是否合适再去上学。此外,理发店里的镜子可以让人欣赏理发师修剪的发型;车上的反光板可以提醒司机在车辆后面小心驾驶;舞蹈排练厅的大墙镜,让舞者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动作,欣赏自己的身体;商店试衣间的试衣镜允许人们在穿好衣服后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否容光焕发...

但是,我对镜子的“履历”一无所知。于是我翻开《中国近代科学选》,立刻被叶永烈写的《镜鉴简史》吸引。没想到,镜子还有这么长有趣的历史。它告诉我们,最早的镜子自然是水。古人以水为镜,后有铜镜、玻璃镜、钢镜、水银玻璃镜。人类最早制作的镜子是铜镜,在中国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后来,人们逐渐制作出蕾丝镜、电脑雕刻镜、双面镜、木纹镜、仕女镜、重叠镜、货架镜等等。

但在《镜子简史》一文中,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段话:“镜子总是那么忠实,它毫不掩饰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是否有污点。”生活中,人离不开镜子。在思想上,人的生活离不开* * *社会主义道德这面镜子,也没有衡量我们言行的标准。叶永烈叔叔还告诉我们,古代皇帝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观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觉得应该以一部分人的优点为镜,取长补短,全面发展自己。

读后感镜子3日常生活中,镜子是一个很小却很强大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小是因为镜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大是因为最近看了一个故事《照镜子的灵感》。几面大大小小的镜子就能让一家早餐店起死回生,真是不可思议!我来说说这篇短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巴黎。两兄弟学会了这门手艺,在黄金地段开了一家早餐店。因为附近早餐店比较多,生意没有想象中的好,一直很平淡。面对这一切,哥哥退缩了,于是哥哥只好独自经营这家早餐店。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天,他看到街上有很多修鞋摊,但只有一个摊让他眼前一亮。人们总是奔向一个摊位。我哥很纳闷,就上前看了看。起初,他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仔细观察后,他发现修鞋摊旁边有一面镜子,让顾客修鞋后会在镜子前走几步,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看到这个小镜子,哥哥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哥在他店里装了各种镜子,还在店里开了一个带水龙头的试衣间。谁也没想到这会让我哥的早餐店起死回生!

有时候,给别人一面镜子,就是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往往需要把自己打扮得又快又简单,这就是我哥能成功的原因。所以对镜子的需求也就成了必然。也许给别人一面镜子,就是考虑别人的需求,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样你才能感到快乐,才能有所收获!

看镜子有一种感觉,四朝的人都是美丽的动物。照镜子当然是美的一种表现,所以人每天都要和镜子打交道。每天出门前照镜子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老习惯。然而,我对镜子的“历史”一无所知。直到前几天看了一个叫《镜子简史》的课,突然被漫长而有趣的镜子历史吸引住了。《镜子简史》这一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句话:“镜子总是那么忠实”,毫不掩饰地告诉你脸上是否有污渍。在生活中,要以法律和道德这面“镜子”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在学校,我们的校规,这面“镜子”,作为规范我们一举一动的准则。正如唐太宗李世明所说,“以铜为镜,可以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看出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有品德高尚、举止得体的名人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经常看这些忠实的镜子,我们可以理解古人的规则。平日交朋友也是如此。那些直接指出你缺点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他们指出的不是苛刻的建议,而是良药,虽然苦涩。它们是一面忠实的镜子。那些只知道奉承的朋友,只是有钱的朋友,是欺骗我们的镜子,绝不是可以结交的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多么需要一面能忠实反映我们真实面貌的镜子啊!)

看完《镜报》,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三部分:呵护生活中的阳光。关爱是生活的阳光,它让我们的每一天都丰富多彩。关心他人,学会脚踏实地的走向明天;关心他人,给予亲人、长辈、比我们小的孩子宽容、同情和帮助。

关爱是每个人的财富,让我们懂得幸福和感恩。只有* * *付出才会* * *一起拥有。这篇文章里有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卖包子的和一个卖被子的去一个破庙里躲避风雪。后来天晚了,卖包子的冷了,卖被子的饿了。但是没有人先开口,也没有人提出要求。最后卖包子的冻死了,卖被子的饿死了。这个故事教会了我,即使刮风下雨,我们牵手就是太阳。

俗话说,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世界。所以,主动付出的爱,才是最重要最珍贵的爱。雷锋就是这样。他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的快乐。无论他去哪里,他都做好事。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无限地奉献给为人民服务。

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有一次,我们班举行了一次登山活动。当时我们都带了很多好吃的。放弃去山顶的时候,我们都渴了,拿出自己的零食吃。这时候我们班一个留学生因为家里穷,什么吃的都没带。轮到我们吃饭的时候,他悄悄地走开了。同学们看到了,都拿出自己的东西给他吃。捧着这么多东西,他激动地说:“谢谢!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我真幸福。”今年春节他回了趟老家,带了家乡的土特产。开学第一天,我们给了班里每个同学。我想:这大概就是爱情的回归吧!

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如果你是一个自私的人,你的人生路会越走越窄,你会失去身边的知心朋友,没有人和你打交道。

让我们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有益的人,你会让自己受益终生!

读后感。举着这面短小有趣而又深刻的人生镜子,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本书细致地捕捉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在里面“梳妆打扮”,清洗内心。每读一篇文章,似乎都能折射出自己的影子,悟出一个又一个道理。

44个短篇中,我深有体会的一个是“味道真的不一样”。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波波暑假去爷爷家住。那时候爷爷的豆角和丝瓜都开花了。波波每天给爷爷浇水,施肥一次。吃豆子的时候,波波觉得味道真的不一样,很甜。爸爸说波波多吃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情感。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自己的劳动果实特别甜,只有亲手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体会!

人生就像一张白纸。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把它描绘得美丽多彩,不是吗?人类,依靠无数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文明,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幸福生活。只要有这双手,大胆尝试,就不怕做不到的事。

记得有一天中午放学,打开门发现爸妈还没回来,我就做作业等他们回来给我做饭。时针指向11点半,我还没听到父亲开门的声音。我想我必须在回家的路上。别担心。我继续埋头做作业。十分钟过去了,门外依然寂静无声。也许在路上遇到熟人;可能因为一个临时的应酬就不回来了。但是就算不回来也要给家里打个电话啊!让我一个人挨饿。这时,我的肚子咆哮了几下,好像在向我抗议。突然想到还是干脆自己做饭吧。但是我害怕如何生火...我的心真的像两个小人拔河。11: 40了,肚子空空的。太难受了。我站起来去厨房回忆看大人做饭的经历,决定自己试试。淘米,我自己能行。我打开柜门,舀了些米饭,放进微波炉用的塑料小电饭锅里,打开水龙头,水砰的一声冲进来。

我先把塑料电饭锅晃了几下,然后伸手进去搅拌了一下,只见水变白了。然后我把淘米水倒出来,用清水洗了两遍。我听爸爸说,做饭的时候,水比米饭多三分之一。还有,爷爷不能用微波炉做饭的时候,我妈教爷爷,微波炉做饭要调十几分钟。我不妨试试用微波炉,多倒三分之一的水,盖上盖子,然后放进微波炉调整时间和火力。十分钟后,我听到“叮”的一声,饭熟了。我小心翼翼地拿出饭锅,打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打开冰箱发现里面有一块生肉,就拿出来切了几块,因为刀法不是很熟练,厚薄不均。然后我撒了点胡椒粉,放在不锈钢架上,放在微波炉里烤一两分钟,一顿美味的烧烤就完成了。放一块肉在嘴里,仔细咀嚼。味道真的很甜。这一次,我发现做饭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在家里可以用来做家务;在社会上,你可以用这双手做非常有用的事情;在学校,你可以用手做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和科学实验,也可以为小组和其他人做各种事情。是的,手是伟大的,它象征着努力和创造。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去创造自己最美的生活!

读镜子的感觉7最近在德育报上看到《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真正的镜子》这篇文章,讲的是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那时候他贪玩,好几个科目都不及格。有一天,他的父亲阻止他出去玩,并告诉他,他担心他的未来。爱因斯坦淡然地说:“有什么好担心的?我搭档没考上,就出去玩了?”

父亲听了他的话,没有骂他,而是给他讲了自己的故事:父亲和邻居的叔叔去打扫工厂的烟囱,叔叔走在前面,父亲跟在后面,等着他从烟囱里钻出来。走在前面的叔叔满身煤烟和污垢,而走在后面的爸爸却很干净。出来后,父亲和叔叔对望如镜。父亲觉得自己作为叔叔很脏,就把自己洗的很干净,而叔叔觉得自己作为父亲很干净,就干脆洗手了。结果我舅舅走在街上,引来了人们的嘲笑。

通过这个故事,父亲告诉爱因斯坦:“没有人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你自己才是你自己的镜子。如果你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一个天才也可能看起来像个傻瓜。”爱因斯坦听从了父亲的话,后来他常常把自己当成自己的镜子来审视和指导自己的行动,最终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看完这篇文章,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就像小爱因斯坦一样,因为贪玩,经常忘记很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父母批评我,指出我的缺点时,我总是以他人为镜,理直气壮地反驳。比如前几天语文考试,我妈说我为什么考的不好,我就对她说:“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没有我考的好!”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不是拿别人当自己的镜子吗?

看完这篇文章,我在想,如果我以后继续这样拍照,我会像爱因斯坦父亲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傻瓜”。以后我要学会做自己的镜子,我会一直对照自己。就像我妈说的“不要和别人比。只要你每天努力比自己进步一点点,坚持不懈,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看镜子感觉八个人都是很美的动物,照镜子当然是美的表现。所以人们每天都要和镜子打交道。每天早上,我刷牙洗脸。我总是习惯在镜子前走,穿好衣服,打好领带。出门前照镜子已经成了我的一个老习惯。然而,我对镜子的“历史”一无所知,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名为《镜子简史》的书,我立刻被那段漫长而有趣的镜子历史所吸引。

人类最早制作的镜子是铜镜,在我国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后来,人们制作了坚固的铜镜和时尚的水晶玻璃镜...

生活中,人离不开镜子。在社会中,我们应该有法律和道德的镜子。没有这面镜子,就没有衡量我们言行的标准。在学校,我们应该有校规这面镜子。没有这面镜子,我们的一举一动就没有标准。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铜为镜,可以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看出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有具有高尚品德和礼仪的名人和知识分子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经常照照这些忠实的镜子,就能明白人应该有的态度和规矩。

生活中也有不忠实的镜子。看,镜子不平。“哈哈镜子。”看着看着,脸都歪了,怪怪的。正如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他的讽刺小说《凹凸不平的镜子》中所说,一位五官端正的女士意外得到了一面凹凸不平的镜子。这面镜子看着一个英俊的男人,却把他的脸拉向四面八方;据这位丑陋的女士说,这让她变得迷人。所以这位女士认为人们对她外貌的诚实评价是谎言。她哪里知道,就是这面凹凸不平的镜子,调整了她异常的五官?她把这面欺骗过她的镜子当成了忠实的朋友,如此疯狂地捧着它,多么可悲!

平日交朋友也是如此。那些直接指出你缺点的人是好建议,即使它不愉快,也是良药,即使它很苦。这样的朋友是真正的知己,是忠实的镜子。那些只知道奉承和恭维你的朋友,不过是欺骗我们“镜子”的有钱的酒肉朋友,绝不是可以结交的朋友。人们多么需要一面能忠实反映我们生活中真实面貌的“镜子”!

读后感9。我喜欢镜子,忠实的镜子--读《镜子简史》有感。每天早上刷牙洗脸的时候,我总会对着镜子,梳头,穿衣,系红领巾。但是,我对镜子的“履历”一无所知。我翻开《中国近代科学文选》,立刻被叶永烈叔叔写的《镜鉴简史》所吸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镜子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在理发店里,有宽大的镜子让人们欣赏自己满意的发型。车上有反光板,提醒司机注意人的安全;舞蹈排练室里有一面很大的墙镜,可以让舞者为观众选择最好的舞蹈动作;店里的试衣间里有一面镜子,让人穿得更漂亮,把生活打扮得更好...

但在《镜子简史》一文中,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段话:“镜子总是那么忠实,它毫不掩饰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是否有污点。”生活中,人离不开镜子。我觉得,思想上,人是离不开* * *社会主义道德这面镜子的。没有这面镜子,就没有衡量我们言行的标准。

读完《镜子简史》,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和一面忠实的镜子交朋友,用它来反映我们的言行。那些恭维我们,欺骗我们的镜子,绝对不是我们的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多么需要一面忠实反映我们真实面貌的镜子啊!

看镜子感觉10。很少有书能打动我的心。镜像法则做到了。这是一部充满爱和情感的杰作,也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勇气和灵感。

这本书是根据一篇短篇小说写成的。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英子,正在为她儿子的问题担忧。她五年级的儿子尤太在学校被欺负,却不肯向他承认,他对她的关心很不耐烦。英子决定向精通心理学的朋友求助,但她说她面临这个问题是因为她心里无处原谅一个人。为什么她儿子的问题和她心里的苦有关?在雅可的神秘指引下,他逐渐探寻内心的脉络,却发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精神裂痕多年未愈,始终深深印在他的生命中。在这种情况下,英子必须拿出勇气来面对自己长期存在的问题,学会人生中最难的一课——原谅和宽恕。

当我读这本书时,我有点想哭,因为訾荣与我有太多相似之处。訾荣抱怨他父亲的教育水平低且庸俗,而且他经常抽烟喝酒。我总是抱怨我父亲抽烟喝酒。每次看到他抽烟,我都很讨厌他,说他几句。爸爸,吸烟真的对你的健康有害。我希望你能戒掉吸烟的坏习惯。我以后不会抱怨因为他毕竟是我爸爸,以后的一切我都会心平气和的跟他说,不会吵架。

里面的一段话很好。现实生活是一面反映我们生活的镜子,内心世界导致现实世界的果实。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如果头发乱了,我们会怎么办?当然,我们会伸手去摸自己的头发,而不是对着镜子整理。同样,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外面找原因是徒劳的,问题的根源在你的内心。过去的记忆和创伤通过意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认真观察自己的内心,倾听他们,接受他们,慢慢放下,原谅各种现实问题,这就是镜子定律。

镜子定律告诉我们,我们生活中的现实是一面反映我们内心的镜子。“境由心生”,我们的境遇不好是因为内心的烦恼。因为担心心爱的儿子受到同龄人的指责,他揭发了英子对父亲的指责;因为爱子不体贴自己,说明英子不体贴父亲;因为爱子不尊重信任自己,说明英子不尊重信任父亲。果皆有因,一切困难都是心魔造成的,心魔是过去成长经历的积累,符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童年经历进入潜意识,影响成年后的应对方式。

根据镜子定律,我们对生活的许多态度是由于我们对父亲的态度。比如我们和丈夫、儿子的关系是和我们和父亲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习惯了把丈夫当父亲,把儿子当自己。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母亲的影响呢?我能为我妈妈做什么?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怎么拍?

我的童年经历是单亲家庭,我可以模仿的对象是我的母亲。我对母亲的态度影响了我对妻子和儿子的态度,这也符合镜像定律。母亲歇斯底里般的性格和对孩子的忽视照顾,让我在人生的磕磕绊绊中,常常不尊重妻子,不表达自己的感受,懒于照顾家人。虽然我老婆经常埋怨我比她更争气我妈,但其实我潜意识里还是在抱怨我妈给了我一个不完美的成长环境,所以我不太尊重我妈。也许是在调整对妈妈的态度上,让老婆意识到我更在乎妈妈。

按照镜子定律的要求,我完成了“宽恕八步曲”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