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
微型小说应该说是一种新的文体。微型小说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坛。第一,读者多。读者面广,各行各业。第二,作者多。业余作家遍布全国,大部分著名作家都尽力而为,如王蒙、丛、冯骥才等。第三,花园多。各级报刊大多刊登微型小说,各种征文比赛层出不穷。第四,文学理论界开展了讨论,引起了国外文学界的关注。小小说兴起的原因是时代的需要。现代化加快了生活节奏,读者需求阅读短文,产生了相应的文学形式。其次,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短篇小说越来越长,作为对“长度”的批评,出现了开辟新的文学领域的“迷你小说热”。微型小说终于成为文学理论和写作理论开始涉及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但是,微型小说在古代就已经成型了。比如《战国策》中的一些片段,比如魏的笔记小说和明清笔记小说。尤其是《聊斋志异》,有490多篇,最长的4000多字,不足500字的有140多篇。但其艺术价值却使蒲松龄与曹雪芹、施耐庵一起在历史上大放异彩。中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明确主张。国外小小说发展很快。莫泊桑和契诃夫的小说中有一些微型小说。美国作家欧·亨利以他的微型小说而闻名。日本作家新藤新一写了1000多本书,被称为“一分钟小说大师”。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也出版了大量的迷你小说。微型小说风靡全球,方兴未艾。
微缩小说生命力旺盛,名称混杂,需要确定名称。常见短篇、极短篇、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微资讯小说等。,有的在逻辑上还是短篇,有的只强调阅读时间,有的不规范。目前流行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但短篇小说的名称过于通俗,而迷你小说的名称则与长、中、短篇小说名称平起平坐,有利于文学体裁名称的规范化。
微型小说是一种通过细节和场景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特点和要求如下:
(一)知其微,知其远而近。明显的特点是“小”,一千字左右,人物少,情节简单。但应该是小而精,微妙而精彩,以少胜多,成为社会某一方面的缩影,从微观反映宏观。真实感强,快而轻,充满生活气息,却写出了艺术境界的“远”,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