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我的童年》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介绍了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父亲和叔叔的艰苦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一个偷吃死面饼的有趣故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我童年的朋友;解释我离开家乡的原因。

我的童年是季羡林写的一篇文章,出自《季羡林自传》。

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自己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故事,描述了自己90年来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现了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扩展资料季羡林(1911 2009年8月6日—7月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既爱字,又工整。

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家、语言学家、作家、汉学家、佛教徒、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他是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与宗i饶并称“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和巴利语,能够阅读俄语和法语,尤其是东北语(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在当代世界分布最广)。他是世界上少数精通这种语言的学者之一。

其作品编入《季羡林文集》,共24卷* * *,为“梵天、佛教、土火罗文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在齐飞研究”。去世前,他写了三个头衔:国学大师、学科带头人、国宝。

参考资料:

季羡林-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