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分析|林冲笔下的文学人物特征(二)

塑造林冲形象的作品有小说、戏曲等。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剑是最重要的。《宝剑记》是明代中叶戏曲作家李开鲜根据林冲被赶到梁山的故事编撰而成的一部传奇。描绘了林冲屡遭迫害,身陷困境却不失气节,为朝廷忠心耿耿,最终被流放的悲情形象。

林冲从小熟读诗书,学习兵法。在官宦之父林游的影响下,林冲学识渊博,精通文武,在他的思想深处,隐藏着中国古代报国的正统儒家血脉。他的人格修养和理想追求是至善、至美、至常,忠孝兼备,礼义双全。他在边境军事管制时忠于职守,严于律己,为边疆的长治久安做出了许多显著的成绩。他的突出功绩和对耿直的忠心,没有得到昏庸朝廷的奖励和提拔,反而被别有用心、嫉妒心重的童贯据为己有。林冲被贬为掌军务的钦差教头。被贬是不祥之兆,预示着从此开始了坎坷而悲惨的人生历程。风霜剑影牛鬼蛇神的迫害,让林冲的钟丹耿直彻底溃败,彻底毁灭。

林冲没有意识到保级给他带来的厄运。他深爱着让他享受天伦之乐的妻子和母亲,同时又愤世嫉俗,充满仇恨。面对朝廷的腐败和汉奸的嚣张,林冲毅然保持了对大臣节的热情,上书皇帝,以求励精图治,惩治汉奸亲族,稳固国家大业。这一招需要勇气和魄力。但由于当政的官员掌管国家大事,亲信都是汉奸,于是误入白虎塘、被发配沧州、灾民山庙等传说中的灾难连锁反应就落到了他的头上。可怜的官员生涯悲惨地结束了。

林冲在作品中是以一个有见地的国家政治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与朝廷的奸臣是对立的。他对国家大事烦恼的关心,说明他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在起作用。效忠朝廷的目的是为了振兴纪律,巩固国家和人民。这里的“忠”可以说不是一种愚忠。林冲对“忠”的理解还是比较清醒的。“忠”的对象是代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贤明政治,是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正派人格的体现。它不同于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忠”。虽然林冲和梁山好汉都以“反对贪官,不反对皇帝”表现出严重的妥协,但林冲的“忠”比历史上普遍接受的“忠”更通俗、更广泛。历史上公认流行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观念,更注重大臣对君主的依赖和服从,强调君主对大臣的绝对统治指挥权。它纯粹是一个政治概念,与国家机器一起维护统治利益。而林冲的“忠”却渗透进了他理想人格的修身要素,它只是一种单纯善良的欲望和行为,没有复杂的推来推去的双向关系。这种单纯善良的忠诚限制了他的反抗,加重了他的人生悲剧。

林冲对童贯和高俅的不满,一方面是出于他作为臣子的本分,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他刚烈忠厚的性格。这与他对朝廷的忠诚和人格精神是一致的。正因为这两个原因,林冲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性格在善于抒情的戏剧情节结构中显得更加鲜明和典型。

林冲是一个活生生的舞台形象。除了对朝廷的深深忠诚,他还依恋着自己的老母亲和老伴。他对母亲的孝顺,是对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对慈母的爱。对妻子的爱体现了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体贴,并不属于英雄美人的习俗。剑的故事后半段笔墨满满,夸张描述了这段感人的感情。虽然难免过分,但还是对林冲形象的加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林冲被逼上梁山。他对农民起义的认识是模糊的,内心深处似乎根本没有参加农民起义的意识。汉奸的欺凌和迫害,让他在加入义军之前,对江湖豪杰的帮助感到无所适从。《仙剑》剧中,林冲为了被消灭,交出了朝廷中的奸臣和乱党,并很快接受了皇帝的大礼,做了一次光宗耀祖的表演,使得惩治奸臣党成为林冲上梁山图谋复仇的契机。这种牵强附会的戏曲结构大团圆结局对林冲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弱化了人物的悲剧气氛。同时,剧中插入林冲,请算命先生预测吉凶,是一种失败,有损人物的丰满。

中国传统戏剧中的林冲源于传奇小说《水浒传》。虽然在结构情节和人物塑造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戏剧和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形式,更何况不是一个人创作的,所以在塑造林冲形象上有着不同的风格。剧中的林冲是一个反对汉奸的政权参与者,而小说中的林冲是一个英雄和传奇。在性格上,前者忠诚天真,后者勇敢正直;戏曲中的林冲更多表现的是忠义,小说中的林冲侧重的是仁义。前者政治倾向明显,后者人情重;小说中的反抗带有群体色彩,戏曲中的反抗指的是林冲一个人,所以反抗力没有小说中那么强。

林冲在明代戏曲作品中作为一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出现,与当时反对朝鲜腐朽的现实氛围是一致的,而《刀剑》中的林冲就是适应这个时代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