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讽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骆驼祥子》讽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骆驼祥子》通过黄包车夫“祥子”最后倒下的生活故事,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祥子的经历证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劳动人民是不可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处境的。
小说刻画了很多祥子这样的小人物。那些小人物,有的因为战争导致的家庭分离而不得不独自生活,有的被家庭压垮,有的出卖身体供养兄弟。
社会底层劳动群众的悲剧,是一整个时代的悲剧。里面的每个人最后都逃不出祥子一样的命运,除非认清自己的现状,团结起来推翻食人社会和制度,讽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扩展数据:
《骆驼祥子》对社会的批判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老舍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受侮辱、受伤害的弱者表现出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对摧残人的社会进行无情的否定。
作者在开头写道:“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一个绰号。”“骆驼——习惯于用嘴驮东西——走不快。他们不仅要慢慢地走,而且还要非常小心地走。骆驼害怕滑倒。
溅起的水花和一片泥巴能教会他们劈腿或扭膝盖。骆驼的价值在于它的四条腿;腿一完,就全完了!老舍把祥子比作骆驼,对骆驼的描写不是纯粹客观的,而是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