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沉沦》简介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他注重写人,写感情,写自己的经历,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他的计划布局自然简洁,在故事的进程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评论。但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尤其是人物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情贯穿了整篇文章的始终,使作品成为一个整体。
《沉沦》作为郁达夫早期小说的代表作,是五四运动的产物,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影响的结果。作者以不同于情节结构的情感结构,运用“自传式传记”的方法,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于1921,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集。《沉沦》中描绘的主正义处于青春期,青春期产生性需求和欲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所以经常以各种变态的方式表现出来。他最终沉入海底,不仅是因为一个弱国的人民无法承受另一个民族的歧视,更是因为他无法摆脱“灵与肉”冲突的内心焦虑。
小说《沉沦》在抒情艺术上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
一,抒情结构的自然流动
《沉沦》着眼于主角情感起伏的发展来组织篇章,一切都随着主角心理情绪的波动而随意拼接,从而形成一个自然流淌的抒情结构。比如主角走在乡间,躲在被窝里“犯罪”,在洗澡时偷窥,在野外听人偷情,偶尔在妓院喝醉,最后跳海自杀等等。,整部作品中的所有事件都是脱节的,但所有这些细节都聚合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看起来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高潮。
第二,以景写情,以景融情。
《沉沦》是一种注重描写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用景物写出感情,融于景物之中的抒情艺术。小说充满抒情语调,很少使用录音对话等等。
这部小说主要提供了自我形象的精神悲剧,再现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和苦闷的灵魂,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五四时期人类解放的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