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是怎么的?杨过在历史上确实有其原型。
毕竟艺术创作和真实历史是有差距的。关于蒙哥之死,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死于襄阳之战,而是死于钓鱼城之战。
所有问题都要从钓鱼城说起。钓鱼城位于重庆合川区合阳镇嘉陵江南岸的钓鱼山上,面积仅平方公里。山上有一块扁平的巨石。据说有个巨神在这里的嘉陵江里捞鱼,以解一人之饥,故名此山。钓鱼城绝壁、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三面嘉陵江、涪江、曲江环绕,宛如一位武将。1242年,绥靖制度在四川和石喻的历史上,知府重庆,建了一座钓鱼城。当时宋蒙战争早已爆发,南宋军民选择险峻的山口,沿四川主要河流和交通要道修筑城寨,星罗棋布,相互支撑,形成了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钓鱼城是这个山城防御体系的核心,也是最坚固的堡垒。钓鱼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建在悬崖上,城墙用石头砌成。城市中一年四季都有广阔的田野和丰富的水源,周围的山麓丘陵中也有许多可耕地。所有这些都使得钓鱼城可以依靠天然屏障而长期存在。1254年,河州司令王建进一步完善了城楼。四川边境地区的人们避开了兵荒马乱,钓鱼城成了士兵们吃喝的坚固堡垒。
宝五六年(公元1258年),蒙古新可汗和被元朝追封为宪宗的蒙古人分三路入侵南方。蒙哥是继成吉思汗之后最杰出的蒙古汗。他沉默寡言,不奢侈暴食,最大的乐趣就是像祖先一样开疆拓土。早在1251年蒙哥登基时,就确立了彻底灭宋的军事计划,确立了帝国自西向东以四川为重点灭南宋的战略方针。这一次,孟戈亲自率领主力四万,号称十万大军入侵四川。蒙古军队的进攻非常顺利,打败了南宋刘正的军队。成都、彭州、汉州、淮安、绵州相继投降。不到一年,蒙古军队几乎占领了整个四川。1258年底,孟戈大军沿嘉陵江137到达贺州。贺州后面是重庆,再往东是地势较低的长江中下游和马平川。四川告急!
历史的目光一下子都聚焦到了河州,聚焦到了河州治下的钓鱼城。
贺州周知的王建已经动员全县17万人加强钓鱼城,准备坚守。四川大片土地落入敌人手中后,全国军民纷纷东逃,在贺州集结。钓鱼城一下子成了几十万人共同居住的重镇,成了阻挡蒙古军队的最后危险。起初,蒙戈并没有把它当作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蒙古军推进如此顺利,四川各县都投降了。蒙哥没有经历过什么硬仗,他也有理由相信贺州的钓鱼城会步其他郡的后尘,向蒙古军队投降。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正月,蒙哥派投降的金到钓鱼城劝降。王建把金请到练兵场,斩了他的头,告诉城里的军民,决战的时候到了!金的死很有价值,这立刻激起了钓鱼城* * *军民的反抗。
萌哥终于明白,他要在钓鱼城迎接这次四川战役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硬仗。
首先进攻的是蒙古军队。二三月间,蒙古军对钓鱼城周边的城堡发起了连续猛攻,希望打通通往钓鱼城核心城的道路,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激烈的攻防战很快就变成了胶着状态。从4月3日开始,川东已经下了20天的大雨。22日一放晴,蒙古军就进攻城南的护国门,但失败了。第二天深夜,蒙古军突破子怡城北侧的嘉陵江,进入钓鱼城外城。王建亲自带人前去应战。当晚,钓鱼城敢死队突袭蒙古军营,将蒙古军队赶出外城。进入5月后,四川炎热的夏季到来,来自北方的蒙古军队水土不服,爆发了。至此,蒙古军队已经在钓鱼城下待了四个月,毫无进展,军队士气开始低落。但四个月的战斗,已经让钓鱼城军民士气高涨。宋军还利用夜晚的掩护,经常袭击开城来骚扰蒙古人。蒙古人极不习惯这种作战方式,晚上规规矩矩,不敢越线。
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烦躁起来,召集手下商量下一步策略。将军们认为蒙古骑兵不适合进攻险要的山城,现在军队滞留在钓鱼城,对蒙古的整体战略布局非常不利。他建议蒙哥只留少量兵力围攻钓鱼城,主力顺长江而下,在湖北迎击忽必烈,按原定计划消灭南宋。这是充分利用蒙古军队灵活勇猛的特点来消灭南宋的正确意见。可惜速度和速度的想法被蒙戈等将领断然拒绝。长期的胜利在蒙古军队中形成了一种傲慢自负的风气,作战速度一下子被认为是迂腐懦弱的人。最后,会议达成了继续攻城的意见。
蒙古军会议加紧进攻,彻夜未眠。一天晚上,将军还攻打了外城马,这次似乎成功了。天亮了,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蒙古人攻城的梯子又断了,军队被迫撤退。王德臣非常不愿意。他独自骑马来到钓鱼城山下,查看城内情况,试图降服守军。南宋的官兵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在王德臣他们只是弓箭和大炮。王德臣被突然发射的炮弹击中,受了重伤。他死在缙云山的寺庙里。
王德臣是金朝最倚重的将领,也是蒙古军队的先驱。他的死对孟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打击。萌哥感叹,看着盘踞已久的钓鱼城。
钓鱼城被围快半年了,南宋守军却兴高采烈。蒙哥就是想不通城里几十万人是怎么拿到物资和军需的。直到有一天,南宋守军故意把两条重15公斤的鲜鱼,几百个馒头,一封信扔出了城。孟军把它捡起来,递给了梦鸽。信中说,渔镇几年前就开始囤积物资,备战。现在城内物资丰富,即使守了10年,也不会让蒙古人攻占城池。孟戈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心情更加糟糕了。与南宋守军相比,城外蒙古官兵的处境十分恶劣。战争旷日持久,蒙古人不习惯湿热的气候。正巧六七月间正是川东酷暑时节,所以蒙古官兵不仅士气低落,而且酷暑、疟疾、霍139乱等疾病在军中盛行。蒙古军队已经成为一支疲惫不堪的军队。
7月27日,蒙戈突然死在大门口。
蒙戈的死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据袁石说,萌哥因为水土不服,早在6月份就生病了,直到7月份才去世。据南宋官方记载和《河州志》记载,芒戈被守军所杀:七月,性急的芒戈赤膊上阵,亲自率人攻下城下。王建率军重炮还击。蒙戈在战斗中负伤,27日在军队中牺牲。很多人接受第二种说法。后来,马可·波罗访问元朝时,也听到元朝朝野传言,蒙哥是被钓鱼城守军杀死的。第三种说法是在第二种说法基础上的变化。据说蒙哥受伤后,率军撤退。回来的路上,孟戈死在金尖山的温塘下(今重庆北温泉)。无论如何,毫无疑问,蒙哥死于钓鱼城之战。在蒙古,人们争论的是死亡的具体原因:
最流行的说法是芒戈被宋军射死,南宋诗人刘克庄在《舒洁》诗中说:初吠南,奇耻大辱,俄转北,闻其烦,果在强弩之下被击碎。在《中国历史大纲》中,简伯赞先生也持枪毙蒙哥的观点。现存于四川合川县渔镇旧址渔山钟毅庙,贺州于1517(明十二年)立的“新建二公祠故事”石碑上的铭文也说孟戈是被箭射死的。金庸《射雕英雄传》中,孟戈被杨过射杀。
第二种说法是,蒙哥被攻击受挫,最后焦虑而死。南宋黄镇编撰的《古今提要》认为,孟戈因屡攻河州钓鱼城,屡败于钓鱼城,怒而死于军中。
第三种说法是蒙戈淹死了。据说,蒙哥的战舰被宋军潜水员划破船底,落入水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