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996后社会整体剩余时间的分配问题
“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价值就体现在哪里。”
这是对个人而已,对整个 社会 来讲也是如此。
先说结论:互联网个性化推荐和碎片化信息消磨了整体 社会 的剩余时间价值
中国通过30多年的基建用空间兑换成了人民的时间,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工具和城市空间建设把人民的剩余时间提升了好多,人民的可用劳动时间增加积大地提高了整体 社会 竞争力,资本也得以有了996的工作机制形成基础。
在拼纯劳动时间的竞争环境下,这种996机制确实也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几十年,但最近几年开始,这种纯粹拼时间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竞争力的下降导致整体 社会 缺少生气。整个 社会 已经从劳力竞争升级转换到智力竞争时代,如何从智力竞争中胜出,完成下一个百年目标我们可以来讨论下:
智力竞争环境下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专注。
持续性的专注才能让人不浮躁地去研究技术,学术。而当下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让人民的时间分配严重碎片化。这里根据CNNIC第47次报告各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用户时长来简单分析下。
可以看出在996机制下网民平均周上网时长已经到了30个小时左右,每天差不多有4个小时花在互联网产品上,这些碎片化时间能产生多大 社会 价值值得思考。
若 社会 整体取消996后,人民的剩余时间进一步扩大,这些剩余时间将如何高效转化成效益?央媒之前有把互联网 游戏 比作精神鸦片,引起很大反响。我们不妨回想下鸦片流行的时代,清政府时代整体 社会 环境是不是也是大量劳动剩余时间没有合理分配转化成效益从而被鸦片抢占?
线上购物,高效的物流系统,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本质就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当人的工作剩余时间都富裕起来后,如何高效转化这些剩余时间?嗑瓜子式碎片化去消化绝对不是出路,直播唠嗑, 游戏 ,信息泛滥阅读都是不产生经济效益的方式去消耗剩余时间。真正能把剩余时间以专注利用起来的只有线下实体,互联网是沉淀不了时间价值的,所以实体经济必须崛起才能接盘起取消996后整体 社会 增加的剩余时间。
小结:碎片化时间产生不了思考,也沉淀不出效益,只有实体环境才能提高剩余时间的专注度,整体 社会 剩余时间的专注度提升了,才能诞生真正的工匠精神,才能托付起产业机构调整,完成供给侧改革这些新百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