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文言文

1. 形容要用网眼大的渔网捕鱼的文言文,粗顾不入什么池

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意思是:“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希望对你有帮助。

2. 鱼吃了就没了,渔网可以长期使用用古文怎么说

鱼吃了就没了,渔网可以长期使用

鱼食之则没矣,渔网可久用

《百度文言文翻译》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 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摘自《百度百科》

3. 翻译古文《观渔》

翻译:

当捕鱼者将大大的鱼网横过池底,左右移动并逐渐往上拉的时候,鱼儿感觉到了危险,求生的本能使它们在池中拼命跳跃,鱼儿在躲闪,避让;想要摆脱禁锢,捕鱼人时而放低网子,时而向左右移动。网口收得越快,鱼跳得就越多。有的鱼刚跳离水面却又掉回网里,有的翻身一跳顺利跳出网外,恢复了自由;也有跳了无数次,挣扎了无数回,却永远也没有跳出来的。

那跳出来的鱼,也许正庆幸自己解脱了;而跳不出来的,和反而跳进去的鱼,一定在埋怨自己怎么落得如此下场,连小命都要赔上。。。

当然,鱼跳进跳出对捕鱼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好得失的,因为无论鱼怎么乱跳,一辈子都无法逃离那水池!唉!虽然那些跳跃的鱼是可悲的,想想看,其实人跟那鱼又何其相似:人们整日里奔波忙碌,挣扎躲闪又能摆脱世态炎凉之网吗!

4. 古文中的“渔”是什么意思

渔 yú

会意字,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为捕鱼。

旧体字漮 注音字符ㄩˊ

部首 氵笔画数11 结构左右

郑码vrvv,U6e14,GBKd3e6

动词

1.〖fish〗同本义,捕鱼:~业∣~翁∣~村∣~船∣~网∣~民∣~汛∣~歌∣~火∣竭泽而~。

“渔,捕鱼也。音鱼。”——《说文解字》

“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命泽人纳材苇。……是月也,树木方盛。乃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 ……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

“豺祭兽然后杀,獭祭鱼然后渔,鹰隼击然后罻罗设。”——《诗·小雅·鲡传》

“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所急者存也;朝之市则走,夕过市则步,所求者亡也。”——《淮南子·说林》

“以大司马司允费兴为荆州牧;见,问到部方略,兴对曰:‘荆、扬之民,率依阻山泽,以渔采为业。’”——《汉书·王莽传》

“堤绕门津喧市井,路交村陌混樵渔。”——唐·李绅《入扬州郭》诗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采(捕捞采集);渔事(捕渔业);渔弋(捕鱼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2.〖plunder;rob〗谋取,侵占,掠夺,夺取不应得的东西:~夺∣~利∣~色(猎取美色)。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百万,四方大震。”——宋·方勺《方腊起义》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捕鱼打猎那样谋取、玩弄女性);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3.〖seek〗泛指猎取,寻觅。

“小鸡在笼子里悠然地渔着食。”——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

4.姓氏。

名词

〖fishman〗捕鱼的人。

“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南朝梁·刘孝威《奉和六月壬午应令诗》

又如:渔父之图(比喻行动之中别有所图);渔叟(渔翁);渔蓑(渔人的蓑衣);渔樵(渔人和樵夫);渔乡(渔民聚居的地区);渔阳三弄(渔阳三叠,渔阳曲,渔阳鼓,渔阳掺,渔阳操。均为渔阳参挝,鼓曲名);渔阳鼙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

5. 文言文中有哪个标题带渔

观渔 (清)梅曾亮

渔于池者[1],沉其网而左右縻之[2]。网之缘,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跃者愈多。有入者,有出者,有屡跃而不出者,皆经其缘而见之[3]。安知夫鱼之跃之出者,不自以为得耶?又安知夫跃而不出与跃而反入者,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而渔者观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4]。

嗟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则人之跃者,何也?

注释:

[1]渔于池:在鱼池里捕鱼。渔:捕鱼。[2]縻(mí):系、捆。

[3]见:同“现”。

[4]忽:忽视,漠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6. 螺蚌相争文言文

鹬蚌相争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

注释

1、方——刚刚。

2、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3、曝——晒。

4、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5、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6、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7、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8、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9、即——就,那就。

10、谓——对……说。

11、舍——放弃。

12、相舍——互相放弃。

13、并——一起,一齐,一同。

14、禽——同“擒”,捕捉,抓住。

15、且——将要。

16、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7、禽——通“擒”,捕捉。

18、恐——担心。

19、为——替,给。

翻译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 ***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7. 文言文:马嘉,翻译

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脔,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 张鬣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 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译:

海中有种鱼叫马嘉,银色的皮燕尾式的尾巴,其中大的有满岁的小孩那么大。将其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

它常年潜在深水中一般无法捕捉,在春夏之季生养幼鱼,就随潮水冒出水面,渔民利用这个时候布设帘网捕捉它们。

帘网是那种网格做得很疏的网,纵横几十寻,两只小船牵引着将它张开,坠上铁块,将网垂入水底。过往的鱼,必定钻撞想继续前进,越撞越被束缚又更怒撞,就腮颊张开鱼鳍展开,被钩在网眼中,永远不能脱身。

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

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惨遭烹煮成肉酱的残酷下场,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