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经略相公相当于现在的啥官
这不是官名,是宋代的两个兄弟的名称。分别被称为小种经略相公和老种经略相公
种师中(1059-1126)北宋将领。字端孺。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名将种师道之弟,称小种经略相公,种氏三代为西北名将,他的祖父种世衡即为镇守西夏的将领。
种师道(1051年—1126年),字彝叔,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北宋末年名将。为种世衡第七子种记的长子,人称老种经略相公,弟种师中。
/iknow-pic.cdn.bcebos.com/bd315c6034a85edfd437fc4744540923dd54751e"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d315c6034a85edfd437fc4744540923dd54751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bd315c6034a85edfd437fc4744540923dd54751e"/>
扩展资料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提到过"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此处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是兄弟俩。
老种经略相公指种师道,小种经略相公指种师中。这两人是北宋名将种世衡的孙子,都在西北边境出任经略安抚使,也就是书中称的"经略相公"。
宋朝时"相公"原本是对宰相的称呼,后来演化为民间对高阶文官的俗称,如"经略相公"、"枢密相公"。经略安抚使作为统管一路军政的最高长官,权力比知府、知州大得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