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避免出轨?
我只是来凑热闹的。娱乐新闻不是我关心的领域。更何况,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下结论是不理智的。出轨,出名的是马蓉,震惊的是李小璐,常见的是你我和他身边的人。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北上广深的离婚率是35%。这种事情极其常见,就看热闹吧。刷微博永远看不到真相。
我要讨论的是不忠,不仅是婚内不忠,还有官内不忠,各种不忠。世界上的道理大多是一样的。一个明星的出轨,和孙悟空想占有所有母猴的欲望是一样的。
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喜欢先明确它的概念,否则会惹出大麻烦。说到出轨,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结婚,和异性第三者发生关系。但也有人认为同样适用于未婚男女朋友,甚至有人认为和第三者发生关系也叫出轨。不限制概念和定义,泛泛而谈,怎么办?
我觉得“作弊”是对规则的突破,这个词很形象。火车总是要在轨道里运行才能保证安全,出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人也要在既定的规则内行事,离开了这个规则就会有大麻烦。人们对出轨的道德谴责,其实是对规则的支持。
但是规则可以改变。人最痛苦的时候,是旧规则慢慢消亡,新规则没有诞生的时候。潘金莲的罪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出轨,背叛婚姻;二是毒死丈夫。但是第一个罪就是现在,恐怕很多人会支持潘金莲出轨。《水浒传》对武大郎的描述是“不足五尺,面目丑陋,心性可笑,上身长,下身短;清河县的人见他又矮又矮,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三寸定骨树皮”。那时候离婚完全不可能,出轨似乎成了理所当然。要我说,到现在,凡是嫁给武大郎的都不许离婚,很多人只要有机会就会出轨。
真相永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出轨的人有追求幸福的理由。反对出轨的人有理由忠诚。哪个真理是正确的?这个不清楚,往往对我有利,是对的。
于是,人类发明了规则。规则关注的不是理性,而是秩序,所以有时候规则是不合理的,是混蛋的。但只有人们按规则行事,秩序才能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才会少。在规则面前,不要讲道理,也不要说规则是混蛋。你要做的就是服从,按照他们去行动。人人都羡慕黄,但又有几个人有黄的资本和心态。而且,如果每个人都像黄那样,这个社会就真的要完蛋了。
跟踪是规则。作弊就是违反规则。
违规可大可小。吃早餐是规矩,不吃也没关系。不杀人也是规矩。如果真的杀了人,真的很重要。每个人每天都在打破无数“小”规则,但同时,每个人都在默默遵守“大”规则。一些基本规则,比如不背叛婚姻,还是要坚持的。
某种程度上,规则限制了人性。而人性的力量才是最威严最强大的。大家都骂潘金莲,但在21世纪,很多人看到《西门庆》都没那么尴尬,是半个潘金莲。这源于“色”的人性。
人们发明规则,学习,修身,信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增强自己抑制人性泛滥的力量。
可惜现代人读书大多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修身养性。他们大多是为了孩子或者升官发财而拜佛求神,对人性的免疫力真的很差。
我实际上见过一些公务员。我上学的时候骂过贪官,吐过唾沫。几年时间,我混了一个地方小官,让我哭了。先不要骂一个读者,先问问自己,如果你穷到一个月三千多,有人当着你的面给你几万块,你会接受吗?如果你说没有,那就进一步问,到了那个位置,你真的能守住自己的底线吗?
从我的所见所闻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个时代,靠个人修养、自律和信仰去做一个哈利和一个柳下惠,大概是靠不住的。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出轨呢?
回答这个问题,研究那些不作弊的人,应该能得到答案。
很多人羡慕祖辈对爱情的忠贞。这些人为什么不作弊?抛开规则不谈,他们的个人素养是不是很高?好像不是。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有两点,一是习惯,二是没机会。
先说机会。柳下惠出名是因为她和一个单身女人同乘一辆车。你不是柳下惠。最好的选择是不让自己有这样的机会。相信每个男人都有过“乱搞”的冲动。如果你微信里有这样一个可以“乱搞”的对象,“乱搞”触手可及,大部分男人大概都没办法。但如果你手机里除了男人还有老婆,那就只能“操”老婆了。潘金莲长得漂亮,可以有机会“出轨”。如果是钟无艳,除了齐宣王还有谁想要它?不存在“作弊”的可能。
用纪委的话说,这叫“关口前移”。很多贪官都说我今天的命运都是被无良奸商害的。请问谁让你和奸商一起吃喝打高尔夫的?如果不接触这些人,他们怎么寄钱?你怎么敢接受一个和你联系不多的人的?
官方媒体曾经提倡“极简生活方式”。下班后不要闲逛,赶紧回家。就是这个意思。不要相信你的信仰和修养可以视金钱如粪土。最好的办法就是隐身,尽量远离不干净的“钱”。所以,我从来不相信王林、李易这样的大师。一个边看毛片边读经的大师,真的不敢想象。天天去夜店的男人,大多不是好人;每天在微信上摇帅哥的女人,大部分都不是好女人。
总之,尽量不要让自己有“作弊”的机会。
习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人性更强大。
习惯来自于人的懒惰本性,懒得改变,怕麻烦,所以挺舒服挺好。以婚姻为例。最初几年,有鲜花和烛光晚餐。这是如此浪漫,就像蜂蜜一样好。再过几年,七年之痒。再过几年,就开始骚动了。婚姻如果依赖于外在的东西,必然会消亡。只有在漫长而持久的几十年里,你才能找到一种稳定的习惯状态,让你不愿意改变,不愿意改变,满足于这种状态,才是真正持久的。这是习惯。
如果你问农村的老男人老女人,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爱情的?他们一定很疑惑:爱是什么?什么是坚持?再问老太太,你觉得你家老头怎么样?我相信她能和你说上几天几夜她老爸的事。如果你深究一下,他们的答案是习惯。
曾经看过一本小说,讲的是一个老人和一个老太太,几十年来都是一个人睡。看到城里的年轻人并排睡觉感觉很新鲜,想学学浪漫。结果两个人都很惨,睡不好。一天晚上,老太太半夜醒来,发现老人已经不自觉地翻到床的另一边,正抱着她的脚呼呼大睡。这是习惯。你的脚很臭,但她只是习惯了那种味道。你的腰不细,但他习惯了那种感觉。
这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就像你无法理解兔子为什么喜欢胡萝卜一样。每个人总有自己的习惯。如果我们把规则和信念变成几十年的生活习惯,那么“脱轨”这个打破习惯的东西会很难受。
“不给自己机会”和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性,往往会让你很难受。有很多无法释放的冲动,一定很难受。但是,如果真的放出来,那就更惨了。冯小刚电影《一声叹息》中张国立的命运也许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综上所述,本文的观点和看法,对于那些时不时发呆,想犯错,但又想尽力控制自己,做个好人的人,还是有意义的。对于那些总想搞点刺激,想尽办法受贿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