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但是,在候车室等车的时候,大家又改变了主意,因为旁边的人商量了一下。
故事人物:两个乡下人。
故事解析:人生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什么“如果”。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才造成了世界上的贫富悬殊。
据说有两个乡下人出去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上车后,他们改变了想法,因为听到有人说:上海人聪明,外地人要收费指路;北京人简单。吃不下的人不仅给馒头,还有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觉得北京更好,赚不到钱会饿肚子。去北京的人觉得上海更好。你可以通过领导人们来赚钱。还有什么赚不到钱的?
结果两个农民工临时换了票——原本打算去北京的人去了上海,去上海的人去了北京。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真好,不仅银行大厅的太空水可以免费喝,商场里受欢迎的小吃也可以免费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真好,带路能赚钱,开厕所能赚钱,弄盆凉水给人洗脸也能赚钱...做什么都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土壤的感情和了解,他从郊区弄来一些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壤,以“花盆土”的名义出售,一天净赚50多元。一年后,他居然在大上海有了一个小门面。
后来他看到有的店铺地板亮招牌暗,马上成立了一个专门擦洗招牌的小型保洁公司。如今公司越来越红火,业务也从上海扩展到了杭州、南京等城市。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保洁市场。在北京火车站,一个收垃圾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个空啤酒瓶。就在他递瓶子的时候,两个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经换过一次票...
经验:(3)首先,机会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机会,也爱那些能及时识别它并抓住它的人。“北京人”的淳朴和“上海人”的精明,是两个农民工同时听到的信息。而去了北京的人则认为“上海更好,幸好没上车,不然真的失去了一个发财的机会。”他不仅及时认识到了机会,而且及时抓住了机会——他决定改变初衷,毅然前往上海。所以,赚钱的机会只爱他;相反,原本打算去上海的人认为:“北京更好,即使赚不到钱,也不会饿死。”因为他没有识别机会的眼光,当赚钱的机会出现时,他只能擦肩而过,错过。
其次,一念之差,二念之差,后果不同。据说国外一位科学家经过几千人的测试,结果显示,正常人无论高矮胖瘦,先天智商和潜力大致相当。然而,就是这些“大致相当”的人,在后天的练习中,成绩参差不齐,悬殊很大。究其根源,往往悬殊在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差异。智慧与愚蠢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伟人与凡人之间,名人与俗人之间,往往就是因为认识的“微小差异”,导致结果的“千里之外”。美国著名牧师奈德·兰森在9 4岁时留下遗言:“如果时间能够倒流,世界上有一半的人会成为伟人。”如果有,我相信“去北京的人”一定会再次选择去“上海”。可惜,人生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什么“如果”。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才造成了世界上的贫富悬殊。
第三,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必须既有勇气又有洞察力,两者缺一不可。胆子大又无知的,只能瞎做。热情越大,离目标就越远。有知识有勇气的人,只能望洋兴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指望天上掉馅饼永远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也是如此。虽然这位“进京汉子”有着进城打工赚钱的美好愿望,但在进入之前,他首先考虑的是“退路”,他缺少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魄力。所以最后“退”到靠施舍的乞丐地步也是情理之中。
故事概要:人生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什么“如果”。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才造成了世界上的贫富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