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招安

理由一:受千百年来的封建忠君思想的影响。

宋江从小生在封建社会之中,长在儒家文化之下,活在皇权体制之内,所见所闻所触所感,无不饱受封建忠君思想的浸润,他原是山东郓城县的一个押司,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在他的思想中带有传统知识分子最典型的观念——忠君爱国,他更加渴望主流社会的认可,难以接受“贼寇”的标签,更无法承受与“天子”作对的巨大心理压力。

宋江这一忠君报国的性格特点成为了日后提出招安的一大重要前提,可以说,他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就注定了招安的必然。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他对其他兄弟前途去向的良苦用心,只是传统知识分子的观念在他心里占的比例更为重要。

理由二:与造反派别相比,招安派在梁山占据了绝对主力。

事实上,招安派在梁山上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尤其像卢俊义、林冲、柴进、关胜、呼延灼、秦明这种原本就“吃皇粮,领俸禄”、身处主流社会的人来说,上梁山看似只是暂时被迫的决定,并不是长久的发展之计。他们不可能一直在这梁山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做着所谓“替天行道”的事,如若不接受朝廷的招安,兄弟们又是否会愿意一辈子戴着“草寇土匪”之名碌碌无为。不会,他们也想光明正大地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因而,宋江看出了多数人的这份心思,力举招安。

理由三:梁山面临的严峻形势,也使得招安成为最佳选择。

当时,梁山的发展面临两大压力。首先是经济压力,十万大军,花天酒地,需要的是充足和稳定的经济来源,单靠“抢”这一非法且不可持续之法,是很难经营下去的。其次是军事压力,单靠梁山的军事实力,打几场小打小闹的游击战还尚有战胜的可能,但就正面战争和长远视角来看,与朝廷相比,并不在一个级别之上,注定要成为炮灰。在这个黑暗世道中,纵然有了“梁山”这个可一时的安身立命之地,但却不长久,最终还是无路可走,只能据险而守。因而考虑到这几大形势,宋江只能接受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