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你最初头脑的组成材料古人。

李宗盛对音乐的热爱始于吉他。台北郊区煤气公司老板的儿子小时候的第一个人生梦想是当木匠。直到6岁,他才在一把借来的破尼龙吉他上学会了第一和弦。吉他带来了音乐,音乐改变了李宗盛的命运。高中毕业后,李宗盛白天给煤气公司送煤气,晚上在餐馆唱欧美流行歌曲。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名为“木吉他”的民间乐队。吉他对李宗盛有多重要?它不仅是最忠实的伙伴,甚至可以比作灵魂伴侣。“它比其他任何女人都了解我,”李宗盛说。“它知道我心里所有的焦虑和压抑。”

从弹着破钢琴长大的李宗盛,到下一代富起来能弹一把好吉他的音乐人,公认的吉他永远是“西方制造”,确切地说,是东方工厂生产的西方品牌吉他。这让李宗盛感到遗憾。“我总觉得,既然我们能创作出这么多自己耳熟能详的歌曲,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吉他品牌,被我们的音乐人真心认可和接受。”。

李宗盛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早在1997,他就曾经离开台湾省去加拿大访问,加拿大以顶级的手工吉他制造而闻名。很多音乐人住在山里,自给自足,就像隐居一样。李宗盛很快发现音乐家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姿态。事实上,它几乎是由制造一架好钢琴所需的木材的接近程度和理解程度决定的。之后的五年,李宗盛频繁往返于台加之间,从选材到钢琴设计到后期制作,潜心研究每一道工序。

45岁时,李宗盛正式决定开始制作自己的品牌“李吉他”。他在上海定居,在离上海不到70公里的一个镇上租了一个小工厂。经过四个多月的摸索和调音,第一代“李吉他”的三把原型吉他问世。“我觉得我对音乐的理解,对钢琴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已经到了可以弹钢琴的地步了。”李宗盛说,他强调自己不是在玩票,他的心态和手艺是经得起考验的。李宗盛说,像他这样的“制作吉他”,如果被视为一种爱好,可能比玩跑车和高尔夫球花费更多的钱。但他不一样,玩物丧志,但事业不计得失。制作吉他是他后半生的新职业。

到目前为止,三把原型吉他被保存在李宗盛的钢琴柜中。“肯定有做不到的时候。当你做不到的时候,就看看他们。”手工制作的“李吉他”与工厂流水线上贴牌生产的最大区别在于,即使两种琴的材料、制作程序、基本技法完全相同,但最终琴与琴的声音还是有很大差异。“木头有生命。它在不同的时间和温度下经过你的手,质感会不一样。”当然,同一个钢琴家,在不同的阶段和状态,对钢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手工”对手艺人的“折磨”,只有真正做到的人才能体会。记得在“李吉他”刚开始接受朋友和同行订单的两年里,每天凌晨3点在工作台前做吉他是他的家常便饭。“我没想到,我从小的第一个梦想能实现,成为一名木匠。”

在所有的环节中,木材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周华健的钢琴、五月天的钢琴和陈绮贞的钢琴用的材料都不一样."开车去京郊的森林感受木材已经成为李宗盛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李宗盛来说,回归自然非常重要——不仅仅是木材场。“一棵树已经生长了65,438+000年。如果砍下来做琴,应该对得起。你应该通过制作吉他来再生木材,而不是随便做。”

在李宗盛看来,虽然每把吉他都有几块木头和六根弦,但每把吉他都有自己的气质。所以他喜欢给自己的钢琴取名。他做了一个叫“申时”的钢琴,因为他做的时候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那么多吉他少年都说自己热爱音乐。几十年过去了,还有多少人还在坚持?“我没有批评的意思。我想告诉想学吉他的年轻人,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谨慎对待,不能轻易开始,轻易放弃。那样的话,我们的梦想就不值钱了。”另一架钢琴,比如他称之为“休眠”——“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困难一样多。这时候你需要静下心来‘休眠’。不要放弃,不要变心。”

李宗盛的严谨态度

李宗盛的“后台”

陈宇浩

在平安夜,我去天津看李宗盛的演唱会。

北方寒冷的冬夜,近万人在大哥的音乐中与青春相遇,或叹息,或哭泣。

在华语乐坛,有这个本事的艺人不多。除了有才华,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很认真,甚至有点轴。

那天演出前,我去了后台。首先,我见到了李宗盛的皇家音乐家麦克。

麦克说李宗盛排练从不迟到。"每次我们到达时,他都准备好了乐器、插头等等."

因为我们七年没唱了,有些歌难免生疏。

很多次,李宗盛会要求乐队“再来一遍”。“哪怕半个和弦没对齐,他也会挥挥手,从头到尾重复一遍整首歌。”麦克说。

后来在经纪人的允许下,我去了艺人休息室。

推门进去,几个年轻的助理正在那里聊天。

角落里,一个穿着白色t恤,头发花白的男人正抱着一把吉他,疯狂地扫着琴弦。

大约过了五分钟,他站了起来,露出了他著名的牙齿:“这首曲子有点难,但还需要多加练习。”

作为华语乐坛的殿堂级人物和吉他大师,这句话出自李宗盛之口,多少有些令人震惊。

作为一个表演记者,我在后台待的太多了。

演出前,很多歌手要么忙着打电话,要么忙着和各种粉丝合影。自嘲的“多练”没听过。

谦虚和专注是李宗盛最被人称道的地方。

为了做出一把世界级的吉他,李宗盛在世界各地收集了高级的珍贵木材,并把他对音乐和生活的严谨与细腻融入到钢琴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

目前李宗盛的十把手工吉他,有七八把是大体顺滑的,剩下的两把会走向两个极端,极品和糟粕都有可能出现。"所以,试听是我钢琴制作过程中最紧张的时刻."他自己说的。

事实上,李宗盛不需要以这种方式生活。

作为“流行音乐教父”,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只凭“李宗盛”四个字,他就可以奢侈地享受余生了。但作为一个专门做吉他的音乐人,有一天能自己做一把世界级的吉他是他的愿望。

“中国每年出口约800万到10万把吉他,但中国的吉他在世界上一直是价廉物美的。中国人做的吉他没有一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不满意。”这是李宗盛和地板上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