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能催眠你的小说?

在一些小说和电影中,有很多涉及催眠的情节。

以前我只是觉得这是放松神经,缓解压力,唤醒记忆的表面层次。

后来我也看到了用催眠来控制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之前我只是觉得这是咒语。

哈哈。

随着科学的进步,近几个月来,催眠作为一种心理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催眠不是睡觉!不是让人在迷茫的情况下做什么说什么!催眠是将信息直接输入人的深层心理的催眠状态,作用于丘脑、边缘系统、海马回和多个意识系统,影响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生理系统,从而对人的心理和生理起到巨大的保健作用。

催眠是催眠师诱导的一种类似睡眠但不是睡眠的无意识状态。它最早是在18世纪提出的。在巴黎,一位名叫弗朗兹·安东·梅斯麦的奥地利医生声称,他可以通过一套复杂的方法用“动物磁力”来治疗病人。其中,可以让病人趴在胳膊上。按照现代的理解,大概是一种暗示的力量吧。据说法国政府准备了很多钱来买他的治疗,但是他拒绝了。这可能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最后,他作为骗子被驱逐出这座城市。然而,虽然这种现象不再被公众所信任,但一些实际工作者仍然遵循他的路线,马克斯·迈尔的名字继续流传。后来,苏格兰医生詹姆斯·布雷德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19世纪,他提出了“催眠”一词,并声称可以对外科病人造成麻醉,并传播开来。可惜很快出现了更有效可靠的麻醉剂,再次影响了催眠术的发展。从那以后,催眠被一些人用作欺骗的手段,而另一些人则实施了它。

催眠在埃及、犹太教、中国、印度、波斯、希腊、凯尔特人、罗马和许多非洲国家等古代文化中都有应用。早在中世纪,医生就开始研究,科学催眠始于梅斯麦对“动物磁力”的研究。早期的催眠师包括夏科、珍妮特和伯恩海姆。现代催眠术是基于弗洛伊德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基于本我、自我、超我等动力潜意识理论,以及内隐学习、阈下知觉等认知潜意识理论,利用催眠进入人的潜意识,消除人的心理问题及相关生理问题。

暗示诱导是一个以高度暗示性为特征的系统程序。会使人被动放松,反应力降低,注意力范围缩小,幻觉增强。诱导催眠的技巧有很多,通常是催眠师反复轻声地告诉受试者,他觉得累了,困了,困了。并清晰地描述出应该发生的身体感受,比如你的手臂在下垂,你的脚在燃烧,你的眼皮变得沉重,你抬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受试者逐渐接受影响,进入催眠状态。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对催眠的暗示性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十分之一的人对催眠诱导完全没有反应,另一个极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最有可能接受催眠。每个人对催眠的反应是一个稳定的、可测量的特征,可以用各种特定的量表来测试,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尔加德的斯坦福催眠易感性量表(SHSS)1965被公认为最有效。至于隐含的本质,以前人们认为它属于一种人格特质,与吸引力和清晰的外表有关,但研究表明两者的相关性很低。考虑到其他方面,发现催眠的暗示性与一个人的态度和期望密切相关。当他对催眠有积极的态度,相信催眠的可能性,同时对催眠师表示信任时,他会很容易很好地配合接受暗示,并取得成功。这也符合我国宗教信仰中常用的“诚为灵”这句谚语。

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没有停止,只是变得恍惚,无法独立。他们的心理活动一般有以下主要特点:

1.感觉缺乏

有些受试者处于催眠状态,甚至可以无痛接受手术。也有医生用它代替麻醉药物,但效果明显不如止痛药。

2.感觉扭曲并产生幻觉

被催眠的人可能会出现幻听和幻觉。他不仅听到声音或看到图像没有刺激,有时还能按照指示把电视当成一个方盒子,或者把难闻的气味闻成香味。

消除抑制

一般情况下,按社会规范做不到的事,都是被约束的,人不可能让主体去做。但在催眠状态下,如果解除束缚,他可能会按照催眠师的指示去做,比如当众脱衣,对他人施暴。

4.催眠经历的记忆消失了

催眠师的暗示不仅指导着受试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也影响着事后的行为。最常见的方式是告诉受试者,他不会记得当时发生的一切,导致醒来后对催眠状态的记忆完全丧失。

催眠已经从江湖魔术发展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一直有很多理论解释其本质,但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这里有两个最有影响力的理论:

催眠是角色扮演。

一种非常流行的关于催眠的观点是把它和睡眠联系在一起,认为它是意识转化的另一种特殊状态。但是脑电波研究发现催眠状态下的脑电波形式和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形式完全一样,不支持。于是巴伯(1979)和尼古拉斯·斯帕诺斯(1986)等人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指出是主体角色的期望和情境因素导致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某些行为。

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

许多学者坚持认为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为即使是最合作的受试者也不同意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尔加德(1992)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层次的同时进行的活动。第一个层次是接受暗示后经历的有意识活动,这种活动在性质上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层次是当时难以感知的一种被掩盖的意识体验,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藏的观察者”。意识的分离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比如长途驾驶的人,对交通信号和其他车辆有过一系列的反应,但是却回忆不起来,因为当时的意识明显被分成了两部分:开车和个人思维。正是因为隐藏观察者的存在,人们在催眠状态下不会完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