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有五朵海棠花,那么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花呢?
有人说最早是唐朝的王维写的海棠花。
“不经意的街边小草,淡淡的衬托着外面的风。
黄鹂看不够,进了未央宫。"左烨梨(一种秋海棠)"
然而,尽管王维生活在唐玄宗时代,这首诗并不意味着他一定写了《海棠》。因为典型的是它是一种花姿,摇曳轻盈,樱花、梨花都有这些特征,所以不能说海棠是唐玄宗时期在宫廷种植的。
至少我看到的最早的海棠诗是郭震写的。
“与桃李片刻,不乘东风处处。
嫌四方太不懂种,教其在川出名。”甄《海棠》
郭振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将军,很受武则天的器重。他镇守凉州边境十五年,有强大的条件巡航边境。四川又是唐朝的边陲,所以工作生活上很容易有交集,所以第一个在四川看到海棠。
秋海棠原产于四川山区,一种灌木或小树。生长在山林中,喜湿润润泽,花美丽,伞状花序,花叶,红叶,但花常由细到绿,肥而红,极具观赏性。
但是为什么郭震说他怀疑其他地方不喜欢种植呢?只有四川兴盛,原因有三。
1.海棠是四川山野的花,已经成为四川的一大特色。因为这种花树在很多地方都是自然生长的。
第二,海棠花长得好看,但是花期短,果实实用价值不高,是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唐朝建国后,大面积绿化,但有一个前提,树木非常实用,观赏性强。例如,杨迪喜欢的垂柳在唐代被广泛种植,因为它们除了美观之外,还有固沙和护堤的重要功能,可以提供阴凉。梅子、李子和洋李随处可见,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三,唐代海棠树的移植和人工种植成本很高,成活率不高。有人说牡丹也没什么实用价值。为什么在唐朝到处都有,成为国花?那是因为牡丹的栽培在唐朝已经很成熟了。而牡丹是小木本草本,很好管理。海棠虽美,经水陆两路来到长安,但问题是水土不服,要么枯死,要么不开花,容易做亏本生意。
于是郭真说别的地方不肯种,于是四川秋海棠出名了。
“蜀人尚且说难成大器,江东何须见送?
如果桌上有桃李相伴,那花也算是牡丹兄弟了。
午后高轩满美,小径风移风落。“唐代翁涛的《赠进士李德新迎海棠梨》
这是晚唐诗人写的海棠花。总会有人想移植秋海棠。但这首晚唐诗也描写了海棠花种植的艰难。据说四川当地人都说海棠难种。难得你种一种作品在江南。开花,海棠,可以和牡丹做兄弟,因为开花比牡丹早。我很少看到这么漂亮的花。还好,我很幸运!
“秋园两树春,年年跑花。
今天一个人看景山,回望长安。
云开云散,占了春天最浪漫的色彩。
如果你教种在离天街更近的地方,你会立刻多醉五天。《唐代吴荣的两首海棠诗》
吴荣也是晚唐人。自唐代杜甫、玄宗时代至今已有百年。京山在湖北,离四川很近。这时,秋海棠开始在长江和江南盆地种植成功。例如,秋的花园里有两棵海棠树。他还直言,如果这海棠在长安开花,恐怕会有更多的达官贵人。
这也说明至少晚唐长安的海棠花很少,因为气候寒冷,很难成活。
后人流传海棠是花中贵人、杨贵妃《海棠春眠》的典故并非源于唐代。到了宋代,花卉的种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民造花,拉动了花卉经济。到了宋代,海棠成为广泛种植的园林花卉,赏花达到了简约化、拟人化、模仿化,由此诞生了唐玄宗时代杨贵妃在宫廷中赏海棠的传说。
宋代僧人惠洪在《寒斋夜话》中写道,有一天,杨贵妃喝醉了,被扶到沉香阁。她醉得像一朵微红的海棠,花蕊低垂。唐玄宗说,贵妃就像睡眠不足的海棠。所以海棠的美丽是和贵妃联系在一起的。
但实际上唐朝的皇宫位于北方,海棠很难存活。就算有,中盛唐的主流审美也是牡丹牡丹,梅花在后,更别说四川秋海棠了,不可能大面积存活。所以这些都是宋人编的。这是一种想象的审美。
“香春荫满蜀乡,半随风雨断。
浣花溪是忧郁的,子美无意发扬。”唐代郑谷《蜀中赏海棠》
这首诗写的是晚唐时期去四川的郑谷。他看到春天海棠遍地,杜甫已经去世100多年了。杜甫去世后名声大噪,无数人参观他的草堂。然后郑谷问了一个问题:到处都是海棠花。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这个问题至今都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有很多人以唐人论唐人,揣摩杜甫不写海棠的原因。
有一种说法是杜甫的母亲叫海棠,所以不写海棠。这是想象,不是基础。
那么,从唐诗中可以看出秋海棠来自四川的轨迹。这种花本来是在川外栽培的,因为果实不好吃,不好栽培。
杜甫在浣花溪定居时,所栽培的树木和蔬菜应该以实用为主。毕竟他主要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海棠虽然是山花的一种,但并没有深刻的价值打动他。那是安史之乱后的乱世。花的审美不够纯粹只是因为你好看。特别是杜甫,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想让一切都有意义。
海棠在历史文本中没有依据,与民生无关,或者说不够壮美,因为没有人愿意人工造林。
所以杜甫的眼神隐隐有些不对劲,这很正常。但或许他的诗里也有海棠的底色,比如“看那红湿处,金冠城上花重。”
安史之乱后,国家太平,但花卉审美却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比如牡丹花、桃花,是中晚唐以后真正的赏花趋势。让全国为之疯狂的牡丹美学不是唐玄宗时代,因为在那个时代,牡丹是一种高贵的花。随后,也促进了海棠花的大量移植和欣赏。
但在晚唐、五代、宋代,形成了川外海棠花的花卉美学。宋代园林庭院审美普及了美丽的海棠花。
用贵妃春眠来比喻海棠花,不了解海棠山花特点或者认为它很美的人。但从植物特征来说,山野的村姑喝着米酒,倒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更适合海棠天真的性格。海棠的美在于它的骨骼清晰坚韧,能抵御初春的寒冷。可惜宋代很多人看庭院里的花,只看到她的富贵和摇曳。
第一件外套胜雪为你诠释诗中的爱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