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急需)

作者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Nikolai Alekseyevich ostrov sky)1904至1936年出生于一个乌克兰工人家庭。我当过童工,受过屈辱。十月革命后,他投身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20年秋,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转投劳动战线,跳入第聂伯河打捞木材,从而患上伤寒和风湿病。后来由于过度劳累,身体一天天恶化,最后瘫痪了。瞎了。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并在弥留之际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只有像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热爱生活、为建设一个新的更好的新世界而疯狂奋斗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能够理解和看到生命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点机会,我们也不能放弃生命!”1934年冬天,他开始写《暴风雨的诞生》。小说以1918年底至1919年初的内战为背景,反映了乌克兰人民打败波兰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这本书原计划写三卷,但作者只写完第一卷就去世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帕维尔·科尔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内战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把对旧生活的自发反抗变成了自觉的阶级意志。保罗的成长不是“性格的自我发展”,而是如作者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所说:“钢铁是被熊熊烈火和骤然冷却所磨炼的...我们这一代人也是经过斗争和艰苦考验锻炼出来的。”

保罗的英雄主义是早期布尔什维克的理性真诚,个人价值和集体事业在观念上处于和谐状态。小说不仅通过一个又一个困境来刻画主人公,还通过激动人心的独白和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来直接表达这种真挚的感情。有一次,保罗来到烈士墓前悼念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时,默默地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只给我们一次机会。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后悔虚度年华,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这样,他在弥留之际可以说:“我把我的全部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