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人的阅读体验

关于纸人的思考

假期里,闲着无聊,就拿起一本书看。这本书的名字叫《纸人》,作者是尹建玲。这本书是学校通讯公司作为奖品寄给我的。因为工作忙,没有仔细看。我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一本聚焦青春期少女生活和心理的故事书。今天一页一页看完,感觉真的是一本反映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心理历程的好书。之前只看过三毛这样的小学生活那一章,还是第一次看。这本书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书中的“我”在不同时期对父母、老师、同学、身边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小时候的“我”崇拜李老师,讨厌Y老师,不喜欢Q老师,感情是那么单纯而温暖。在中学,我对牧溪老师的迷恋反映了我对他人关心的渴望。而到了高中,这种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仰,因为自身生理特点的变化,显得有些微妙。对L老师的感情很模糊,说不清是什么。实际上,这部小说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身体上的自然的我,一个是精神上的我。在本文中它被称为“丹妮”,它一直引领着我成长。每当我迷茫,开心或者痛苦的时候,它都会出现帮助我,开导我,指点我。当我真正长大后,它消失了,再也没有回来。其实“我”和“丹妮”是同一个人,它告诉我们,只有文本中的“我”才能时刻正确思考,正确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我”才能健康成长。

读这本小说,让我深思的一个问题是老师对学生生活的影响。老师可以让一个学生健康成长,鹤立鸡群,也可以扼杀一个学生,让他万劫不复。我深感教师的责任重大。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记不清我们要教多少学生。虽然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从自己身上受益,但也不能让一个学生受到伤害,否则就像一个故事里说的,死后上十九层地狱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