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ial Times解读时尚和普通人有关吗?

By Jo Ellison

通过题目可以了解到这是一篇为时尚“平反”的文章,追求时尚往往在大众眼里看起来很愚蠢,但是作者要论证的是,为什么时尚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傻”?

文章一开始提出了现在的人们都喜欢在网上购物的现象,并因此抛出了问题:既然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网上购物,那么以前那些关于时尚的杂志、关于每一季流行建议等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少了,那么时尚是不是越来越和普通人贴近了呢?

我们先来看看《金融时报》是怎么表达这样的现象和疑问的?

作者先用 as 从句带出现象,现在的消费者都转移到 网上购物 了( move online to shop ),在那些 虚拟店铺里选购下单 ( shop on virtual boutiques )。接着主句就说明了时尚类出版物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少。要注意的是,主句里还包含了一句目的状语“? to offer an edit of the season's trends, or suggestions of which shoes to wear ”。我们先把目的状语拆掉,主句便是“the need for fashion publications(出版物) is diminishing(减少的).”再回过头来看状语修饰的具体是什么样的出版物呢?即为时尚人群 提供季度流行趋势的评论文章 或是穿搭建议等类型的出版物( to offer an edit of the season's trends )。

既然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少了,那么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

晚上购物趋势产生以后,大品牌联结他们的客户呢?时尚是不是具有包容性的?时尚杂志是不是也对过着真实生活的普通人发声?所有时尚文章不都是受到那些亿万富翁捐赠后写的商业广告吗?

接着,作者用另一实例来加深时尚和普通人不相关的这一说法:

可以注意的是,英语里经常用一个形容词的副词形式来修饰另一个形容词,来表示加深程度的含义。比如这里的 ridiculously expensive ,昂贵的 expensive 还不足以表达昂贵的程度,所以还用了 rediculous 荒唐的副词,足以见得时尚的昂贵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那种昂贵程度了。

即便大多数人都这样论断,即便业内行家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作者仍然大胆抛出观点:时尚对于普通人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至少杂志封面上 Prada 的灯芯绒夹克,激起了作者想要试一试的欲望。(Although? I will say? it would please me very greatly to wear it.)

作者对于自己的论点抛出了以下几个论据:

1、时尚市场是非常大的,时尚市场和全世界两千多万的服饰行业从业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样一个行业价值2.4万亿美元。

2、时尚的含义在某些场合中会变得复杂起来, 因为往往人们的穿着打扮都象征着某些背景或暗示,完全不在意或者不注意一个人的穿着是绝不可能的。

在商业或社交场合中,如果周围都是业内资历较深的男性同行或竞争者(senior male peers),那是需要好好考虑穿着的。比如恨天高跟鞋(?stiletto heel?)会不会象征着女性处于一种服从的地位,或是粗俗的? 而西装套装(power-suit)又会不会显得过于强势或激进?

所以说,并不一定是高端的奢侈品,只要是在社交场合中,都会注意到自己的穿着是否符合当下的气氛,或是别人又会如何看待你的样子。

3、人们对于时尚存在一些误解,而往往来源于女性。因为女性经常受到来自身材的歧视,因为时尚,多数人都去追求不健康的身材标准,所以女性会认为追求时尚是一种非常傻的行为。但是一旦有人夸奖或者被人询问哪里买的新包或新鞋时,又会乐不思蜀起来。也就是说人人都是经不起夸奖的,尤其当听到别人夸你哪里哪里打扮的好看的时候。

4、时尚可能和普通人不直接相关,但是却往往在开场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5、时尚不仅仅是好看,还关乎到身份地位、商业手段等,是代表个人社会身份的衡量尺。就像福尔摩斯说的那样,如果在五秒钟内,你能从一个人的全身打扮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可能比你和这个人进行一场一个小时的对话获得的信息更多。 因此,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最后,作者接受还是有人不认可时尚和普通人有关,不过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普通人去学习去研究时尚,而是去了解时常并不是和想象中的那么愚蠢,在以后的社交中,你完全可以顺口夸赞一下别人的打扮,看看会有什么意外的效果~

And yet you are still here. Nice shoes, by the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