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穴
1.眉心穴(也叫唐寅):位于眉毛之间。2.额头前的点:位于眉毛中央。
3.太阳穴:眉毛外一寸,即眉毛和外眼角后一寸。
4.枕骨穴(又称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称头桥阴):位于脑后两侧,乳突后白与骨之间。
6.盖华穴: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处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处。
7.黑虎陶昕穴(又称监利):位于肚脐上方三寸中间。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九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称丹田穴):肚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肚脐下三寸。
11.湿点:位于脐上方一英寸处。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硬创穴:左胸一寸六穴。
14.右硬闯穴:右乳上一寸六穴。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奇门穴:左乳下两根肋骨,相当于七八根肋骨。
18.右奇门穴:右乳下两根肋骨,相当于七八根肋骨。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向左开五穴。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侧开五穴。
21.左上曲穴(又称左书):肚脐的中间和左五分之一处。
22.右上曲穴(又称右一俞):肚脐右侧五穴。
23.左掌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缘。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
25.左腹结穴(又称左脐劳):肚脐左侧四寸,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称右七伤穴):肚脐右侧四寸,再往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支石穴(也称唐智穴):位于命门穴左侧三寸处。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侧开一寸五分。
32.河口穴(又称龚伟穴):位于尾骨宫小腿末端。
33.潜艇穴(又称银辉穴):位于前阴和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骨关节后方,足部蜷曲时为凹陷处。
35.右直穴:位于命门穴右侧三寸处。
36.蓄血穴:位于后脑勺右玉枕穴下五穴。
十一分导致头晕
1.脑胡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龟门穴(又名惠桧):位于百会穴前三寸的中央。
3.上行穴(又称神堂穴):入发一寸。
4.丁谦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称定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称天星):颈后枕骨下两筋之间。
7.头位穴:位于额角,发际线角的尖端。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正中央一寸以下。
10.田童点:它位于前方最高点后五分钟,外侧一英寸处。
11.于震穴:脑虎穴旁一寸三穴。
禁用点103
1.心经穴(又称鸽尾):胸部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称“不准”):巨阙穴旁开六寸。
3.门点:即男方面向门点左,女方面向门点右。
4.荆门穴(又名舒鸣):第十二肋间。
5.武定穴(又名舒天):平脐正中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史飞穴(又称舒菲):第三胸椎棘突下侧开一寸五穴。
8.胆经穴:平第四肋间,两乳头中间。
9.对心穴(又称指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的后上部,大转子与颅骨骨折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护膝点:膝盖骨。
13.膝眼点:髌骨尖两侧凹陷处。
14.刘著穴(又称交心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足住穴:足面高骨如豆。
16.开腔:即两只耳朵。
17.乔氏腔:也就是耳朵后面的牙根。
18.左耳穴位:即左耳顶点。
19.右耳穴:即右耳顶点。
20.眼角:眼睛的尖端。
21.大中穴:鼻中。
22.任重穴:也就是鼻沟中间。
23.行车梁点:鼻梁。
24.咽腔:两个鼻孔。
25.下颌点:即唇。
26.咽喉穴:咽喉。
27.江泰穴:也就是喉咙周围。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铜鼓穴:位于下风处。
30.精灵洞:就是两只手放在嘴里。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末端。
32.中脘穴:肚脐上方一寸。
33.刘公穴(又称肚脐。神阙):肚脐。
34.关琦穴(也称为瓣膜):左乳房下的第二个手指。
35.血手穴(也称为管雪):右乳房的下第二指。
36.杭帮穴:血手穴的下一个穴位。
37.腹角穴:位于下腹部骨盆弦外侧。
38.龚铭穴:位于管雪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点: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侧三寸八分。
41.分门穴:肛门。
42.重阳穴:脚背最高点,动脉旁边。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下缘。
44.气囊点:小腹左侧。
45.景平穴:即脐左腹角腕下。
46.脊柱中的穴位:即第十一节胸椎棘突下。脊柱的中点。
47.山根穴:鼻梁上方。
48.对怪点:在丰福和哑门之间的后项。
49.分气穴:脐下三分之一略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穴:左十二肋下缘。
52.七舍穴:锁骨内侧上缘。
53.空化:即气体流出点向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向左。
55.血库穴:右锁骨下第八穴。
56.气血胶囊穴:左肋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前额正中。
59.后海穴:肾俞穴一寸八分以下。
60.朱珠点:眉毛的内端陷住了。
61.正气穴:左胸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乳一寸三分。
63.气血两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穴。
64.下血海穴:右乳一寸四穴。
65.火肺穴:中脘与监利之间的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番督穴:火肺穴向左一寸三分。
67.泰山穴:离梭骨四寸。
68.天突穴:胸骨柄上缘凹陷。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腕关节的水平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在下颌前咬肌处。
73.郑智点:尺腕上方五英寸。
74.下关穴:颧弓切迹与下颌关节之间的凹陷处。
75.足三里穴:小腿鼻尖以下三寸,胫骨外侧粗隆凹陷。
76.小腿鼻点:屈膝,踝关节韧带外侧凹陷。
77.肩井穴:肩膀的高度在大椎和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下缘。
79.石丰穴:大腿外侧膝盖上七寸处。
80.阳陵泉穴:腓骨头前下方。
81.卫中穴(又称穴面):膝腘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穴和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侧踝关节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雪海点:弯曲膝盖,胫骨上缘两英寸。
85.大凌穴(又称腕穴):掌后骨下,夹两筋。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穴。
87.合定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中间一寸处。
88.外踝穴:外踝最高点。
89.内踝穴: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经:膀胱经。
91.泪穴穴:(又名睛明):眼角外一穴。
92.温温穴(又名听宫):耳珠,大如红豆。
93.中伏:第一肋间外侧靠近骨骺处。
94.绝骨穴(又称悬钟):外侧脚踝上方三寸。
95.舒歌:第七胸椎的下棘突被打开一英寸五分钟。
96.大禹:第一胸椎棘突下侧一寸五分。
97.太原:腕关节上横纹,桡动脉外。
98.顾然点:舟骨结节下方的凹陷。
99.曲谷穴:脐下五寸。
100.大肚穴:节后足趾内侧。
101.博虎穴:第三胸椎开于棘突下三寸。
102.天窗点:颈侧。胸针乳突肌后缘。
103.蓟门穴:大腿内侧,雪海穴上方六英寸处。
致命的一击
头部重点及打击方法:头部是重点部位集中的地方,主要有十个重点部位。
(1)耳朵:耳廊神经靠近大脑,被撞击后可损伤脑膜内的动脉。所击穴位为面神经至耳尖上部的主要分支。拍打方法:双手成杯状;同时扇两个耳朵。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它被称为“双峰”。打击的后果:轻则穿透耳膜或耳内出血,重则脑震荡或死亡。
(2)太阳穴:该部位骨骼脆弱。在眼角后面5厘米左右,向上2厘米左右。5厘米外有一条聂叶神经,向颅骨方向内击,极易树敌。击打方法:用掌、拳、肘等外侧击打。如果敌人倒在地上,用脚趾。撞击后果:轻度脑震荡,重度死亡。
(3)眼睛:打击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猛击敌人的眼睛,在中国传统武术中称为“双龙换珠”。还可以挖敌人的眼睛。打击的后果:失明,失去战斗力。
(4)鼻子:击打法;用手掌或拳头外侧打鼻梁。影响后果;可以打破鼻子,让敌人痛苦不堪。
(5)上唇:这里是鼻软骨和硬骨的交界处,神经靠近皮质。打击方法:用手掌小指侧猛击或用拳头戳。打人的后果:很痛,但能让人不省人事。
(6)下巴:击打法;用手掌猛击敌人的下巴。因为出拳很可能损伤你的手指关节,但是如果拳头硬度好,用拳头打往往会让敌人一招就倒在空中。冲击后果:剧烈疼痛或脱臼。
(7)喉结:喉结处有气管、颈动脉和迷走神经。击打方法:用八字拳或用手掌外侧用力击打,也可用手指抓住。撞击后果:疼痛难忍,昏迷或死亡严重。
(8)咽喉:击法:用手指戳咽喉下部凹陷处。击打的后果:能使敌人感到剧痛,窒息。
(9)侧颈:打击方法:用侧掌斜线。撞击的后果:昏迷。
(10)颈背:击打方法:用手掌或拳头的小指侧劈。打击的后果:可以导致敌人死亡。
躯干关键部位及打击方法:躯干有锁骨、腋窝、腹部、胯部、脊柱、心、肺、脾、胃、肾等关键部位。
(1)锁骨:肩部有一个“肩井点”。用掌外侧劈后,伤“云门”“中府”两穴,直击锁骨,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击打方法:用手掌外侧向下猛砍。影响后果;可以折断锁骨,使其塌陷。
(2)腋窝:打架的时候,很少有人想到打这个部位。其实腋下有一根粗大的神经,不是打出来的。打击方法:敌人倒地后,用脚尖踢。击打后果:剧烈疼痛或暂时性局部麻痹。
(3)心窝:击打方法:用尖拳猛击,不可用手掌或拳头。影响后果;疼痛难忍,我处于昏迷状态。
(4)腹部:腹部包括腹腔剑突以下、肚脐以上的部分,其中密集分布着肝、脾、肾、胃等重要脏器。击球方法;出拳,膝顶,肘击,踢腿。最理想的穿透是拳头和手指关节的出拳。影响后果;受伤,死亡。
(5)胯部:人体神经末梢最丰富、最敏感的部位。击球方法;膝盖顶,踢,抓。后果:剧痛,甚至死亡。
(6)肾:击法:砍、打、踢、用掌外侧击后果;肾脏受伤。
(7)肋骨:打右肋骨最理想,因为肝脏位于右肋骨的下部,这里的骨头也最脆弱,最容易折断。折断的肋骨很容易刺穿内脏。击打方式:切掌、踢趾、膝顶等。撞击的后果: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
(8)脊椎:是人体的支柱,受到撞击时容易脱臼。打击方法:敌人倒地后,用膝、肘、脚推、撞、踏,位置在腰带以上7-9厘米。打人的后果:瘫痪,死亡。
四肢要点和打击方法;四肢有100多块骨头。正确的击球方法导致脱臼、骨折或韧带撕裂。抓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四肢的关节。
(1)手指关节:都是单轴关节,活动范围小,只能伸屈。当它们被拉直时,如果它们向后或向侧面弯曲,就会脱臼或骨折。打击方法:用手掰。影响后果:骨折、脱臼。
(2)腕关节:腕关节有8块腕骨,小而脆弱。打击方法:抓的时候,用手掌外侧扣。打人的后果:脱臼、骨折、剧痛。
(3)肘关节:由桡骨、尺骨和肱骨连接而成。它完全伸直之后,最怕的就是施压或者从后面打。击球方法;用拳头或手掌打肘背,用拳风或前臂打膝盖。影响后果:脱臼,韧带撕裂。
(4)肩关节:肩关节由肩胛骨、肱骨、锁骨组成,最怕左右扭动,回到极致。打击方法:敌人倒地后,用膝盖压或用脚跺。影响后果:脱臼,韧带和肌肉撕裂。
(5)膝关节;膝关节由两个关节组成,即髌骨、腓骨、胫骨、半月板和股骨。打击方法:拉直时,用脚从正面和侧面用力踢。影响后果;脱位或骨折,半月板破裂。
(6)脚背:脚背神经密布,肌肉较少,禁止踩踏。击球方法;用脚后跟跺脚,或者戳脚趾。影响后果;骨头断了,疼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