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一文中屠夫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一开始屠夫很害怕,也有侥幸心理。后来屠夫冷静下来,放弃幻想,准备抵抗。最后,屠夫下定决心,勇敢地战斗。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它描绘了一只贪婪、凶猛、狡猾的狼的形象。它启示我们,不要像狼一样向小人妥协屈服,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善战,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扩展数据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或《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研究的名称;池:记录;书* *有491个小故事。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成功塑造了许多艺术典范,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奇幻,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里有三只狼。一本被8年级收录为专题《狼》,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另一本入选8年级第34课《狼》,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年级第30课《狼》,2016新修订版出版的义务教育第一册7年级第20课《狼》, 还有教育部出版的义务教育第一册七年级第20课的《狼》。 2019版设为七年级上册,第1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