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孩子的乐器类鄙视链是怎么回事?

曾经有位妈妈在社交网络上晒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钢琴、周二奥数、周三围棋、周四英语、周五书法、周六画画……只有周日一天自由活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产的地方就有鄙视链。在中产孩子乐器班鄙视链中,越冷门越砸钱越高贵

在乐器类鄙视链中是这样排行的:管风琴>竖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萨克斯>架子鼓>钢琴? 。在这届中产父母小时候,学钢琴的家庭非富即贵,而如今已成为养娃标配。网上有家长调侃“孩子班上40人,学钢琴的占一半,登台表演要摇号。”?

相似境遇的还有古筝、吉他和尤克里里。二十年前,学古筝的自带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气质,现在只能沦为公司年会串场表演;十年前,抱着吉他唱一首《董小姐》就可以追到心爱的女生,如今成为天桥底下艺人的饭碗;五年前,学尤克里里的都是文艺小清新,可谁能想到如今自我介绍中提到都会被群嘲。?

而小提琴就不一样了,当了二十多年王子,从未被轻慢。一个是因为贵,一把发音健康音色优美的小提琴起码三四万;另一个是难,钢琴再不济也能弹个哆来咪,坚持学、考级曲子反复练,也能过九级。小提琴手把手教都不一定能找准调,培养出一个小提琴苗子需要的不只是money,更是运气。?

扩展资料

中产父母是世界上最焦虑的人: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代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而中产家长是焦虑中的焦虑。?

不只中国,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举全家之力,把孩子托举得高一点,让下一代看得更远一些,是全世界父母***同的期许。?

“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却还比你辛苦、比你勤奋、比你更努力。”这碗被认为是制造焦虑的毒鸡汤,揭露的却是现代社会的残酷真相。越往上走,阶层跨越越困难,越没有绝对的公平。?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面对的是一个确定性的东西,只要考过多少分,就能进什么样的学校;而对于渴望进入顶尖学府的中产孩子来说,不管筹够多少技能,进入学校都是没准儿的事情。?

所谓的“门槛”,本质上不是让你进入,而是将你排除。去“标准化”的选拔方式,比标准化更加严苛。中产和中产的孩子们,只能不停地努力工作和学习,必须接近满分,才有可能成为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