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我眼中的陈宫

文谷木子小莫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本书里的军师远不止诸葛亮一人,他有一个巧妙的计划,但是谋士很多,各有各的主。

例如,程羽、于迅、郭嘉、许由和陈宫。我想研究的是陈宫的形象。

从整部小说来看,他的叙事部分相对较少,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忠厚仁厚的智者形象的成功塑造。

陈宫只存在于小说的前二十章,死于第十九章。误杀吕伯奢全家后,他抛弃了曹操。当张超把陈宫介绍给张淼的时候,恰好吕布投靠了张淼,陈宫和吕布开始有了交集。之后,陈宫一直辅佐吕布,担任吕布的谋士。

他的第一标签一定是智慧,其次才是忠诚和仁。陈宫的智者形象,忠义之士,也在与曹操、吕布的碰撞中表现出来。

陈公姓陈,字公泰。

原本是中牟县的一个小县令,被曹操的“义气”所感动,毅然弃官从戎。先后辅佐曹操和吕布,最后和吕布一起死在曹操手里。

在我看来,陈宫是一个讲忠义的智者。他一生的遗憾在于“选主”的问题。他没能选择一个英明的君主,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遗憾。他足智多谋,尤其是帮助吕布出谋划策。而吕布这个普通人却没有听他的,最后以白门楼之死告终。

陈宫因“忠”感而对曹操的解释,也是忠义之举。

当时刺杀董卓失败后祭刀逃跑的曹操,途经中牟县。县令陈宫不顾“千金”的赏赐,放了曹操,弃官从戎。

他不是世俗的官员,不为名利所羁绊。他有报国之心,想有大作为。大概就是这个* * *相似,他才愿意陪曹操。他不仅被曹操的忠诚所感动,而且积极践行自己的忠诚。

他应该是儒家伦理的坚持者。作为汉朝大臣,他忠于汉朝,努力打击盗贼,光复汉朝。

陈宫的忠义在十九小说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攻下白门楼后,陈宫表现出刚正不阿的品格,说了一句“今日只有死”的强词夺理。曹操本想怀念陈宫,但陈宫坚守信念,慷慨赴死。

陈宫忠于吕布。在他看来,失败就是失败,他绝不会为了荣耀而抛弃自己的主。他从选择吕布的时候起,就愿意和吕布生死与共。

然而两人都被俘,吕布却和陈宫反其道而行之。

沦为阶下囚的吕布多次向曹操表示,愿不计前嫌助其平定天下,只求免死。他确实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要不是玄德那句“公不看丁建阳与董卓之事”,或许曹操真的会放了吕布。

陈宫的硬气和吕布的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宫死了,对吕布忠心耿耿,吕布却爱上了,想妥协。

陈宫的硬气和吕布的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宫死了,对吕布忠心耿耿,吕布却爱上了他,极力求全。

与奸诈的曹操相比,陈宫是个仁义之人。

在吕伯奢家过夜,他们本可以享受美酒佳肴的款待。谁知在吕伯奢外出卖酒时,生性多疑的曹操听到磨刀的声音和“缚了就杀”的声音,以为别人要暗杀他,便和陈宫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

陈宫此时开始有了芥蒂。我没想到曹操会在路上故意杀死吕伯奢。他发出了“明知故杀,是莫大的不公”的感慨。

曹操那句“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的狠话,让陈宫心寒。他看清楚了曹操,就想拔剑夜杀。

想一想,陈宫是个仁义之人,他当然不会杀曹操,杀曹操,他和曹操有什么区别?他在黎明前离开了曹操。

陈宫的义还体现在劝说曹操上,陈宫和曹操自上次告别后的第二次交集就在这里。曹操以为报父仇之名,企图攻徐州,企图杀光百姓。陈宫星夜见曹。

陈宫明确表示,曹操父亲之死在张凯、徐州百姓和太守陶谦都是无辜的,希望曹操不要杀他们。陈宫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在帮助陶谦和徐州的人民。

作为谋士,陈宫是智慧的化身。

说起曹操欲攻徐州,陶谦千方百计守徐州无果,却突然得到糜竺的指点。方案是:请北海孔融、青州天开二路救军马。

当孔融准备拯救徐州时,黄巾贼管亥来攻城。孔融提着枪出来,被他的马打败了。

悲痛之余,太史慈自告奋勇前来,表示愿意营救孔融。孔融写了一封信,请他邀请刘玄德来救他。刘备用云长和义德打败贼后,让孔融先走,自己去找公孙瓒借兵。借了两千人马和子龙之后,便赶去接应孔融。玄德令云长、子龙助孔融,与张飞战于曹大营,直追徐州城下,入城见。

刘备向曹操发出战书,希望曹操从徐州撤军。可想而知,曹操肯定不会轻易退兵。但曹操还是要退兵,给刘备一个人情,因为吕布已经攻下兖州了。

是陈宫设计了这个伟大的计划。

如果兖州失守,曹操大军将无家可归,放弃徐州实在是无奈之举。

显然,最终拯救陶谦和徐州的人是陈宫,这真是一个好计划。

应该说,陈宫救徐州,恰好是一个成年人的美好。他原本的目的并不在这里,只是抓住了曹操在兖州的空虚机会,果断决定拿下这场胜利。

如果偷袭兖州还不足以说明陈宫的聪明,小说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作为佐证。比如建议吕布在泰山设伏,建议吕布防守西寨。

吕布攻打兖州,占领濮阳,然后准备亲自打败曹,让和守兖州。陈宫认为蓝雪肯定守不住兖州,同时提议利用泰山路险,埋伏数万精兵等候曹军。

这到底是个好计划吗?

答案是肯定的。

后来郭嘉跟曹操说怕有埋伏,曹操笑了笑,断定吕布不会有这样的打算,预料到连陈宫想到吕布都不会听话。这才从曹操口中赞赏了陈宫的聪明,肯定了陈宫战略的可行性。

吕布不听陈宫的话,执意攻打曹操。幸运的是,他在濮阳城下打败了曹骏。没想到君将军献上偷袭西寨的计策,吕布却白白不知。

此时的陈宫如此可想而知,只是猜到曹操会趁人不备,便叫吕布立刻出兵镇守西宅。

曹骏黄昏时进村,黎明时弃村而去。曹操取之而后弃之的可笑结局,无不显示出陈宫应对之妙!

此外,陈宫的聪明还表现在让田传密书引诱曹操入城,以及辨认曹操在定陶的密林,劝说吕布不要轻敌。

攻西寨失败后,曹操被典韦救出。曹操从来不知道自己中了陈宫的另一个计谋。如果不是柳椰劝曹操多加防范,将三支军队分成三队,只留一对人马入城,曹操早就死在这场战役中了。

生性多疑的曹操被骗,险些丧命。陈宫的智慧还不足以和曹操抗衡吗?

小说中,花了更多的时间写曹操逃亡的艰难。先是被东南西北四将军堵死,接着是典韦进入火城,最后是曹操差点被吕布抓骑。一代奸雄曹操巧妙掩护后,侥幸逃过吕布的眼睛。

实际上曹操越是难以逃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陈宫策略的成功。

我还记得当时吕布不听陈宫的话,执意要把蓝雪和李冯留在兖州,他的帅军追击曹操。后来曹操得知薛、李出城掳掠,立即领路前往兖州。储旭斩了李冯,吕倩射了蓝雪在马下,大军散了。

吕布失城后,不得不赶往定陶。他听说也去了定陶,于是他带领军队准备杀死曹。又一次,吕布不听陈宫的话,擅自进入林准的待命火攻,立刻被曹操上了当。曹操故意在森林里到处插旗,给吕布制造森林里有埋伏的假象,引诱吕布进入森林,然后出其不意地将其杀死。

毫无疑问,最后的结果是吕布逃走了。

陈宫的足智多谋与吕布的有勇无谋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陈宫的智者形象。

通过比较陈宫和吕布,可以突出陈宫的智慧在第十九部小说中也有所体现。

当时得到徐州的曹操准备进攻下邳,不敢逼得太紧,怕吕布无奈投靠袁术。曹操在白门楼前假意恭维吕布,让吕布感动不已。多亏陈宫一声“曹操奸贼”,吕布才被惊醒。

陈宫注意到情况紧急,便让吕布迅速领兵到城外扎营,其余将士留在城内,形成一个犄角。当曹骏来时,他们可以互相帮助,使曹骏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不料吕布听信了妇人之言,一拖再拖,错过了反击的最佳时机。

最后可笑的是,吕布被部下俘虏,送给了曹操。

陈宫的聪明有什么用?可惜吕布和曹操一起死了。陈宫虽有才华,谁知吕布始终不听劝,积极与他合作,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不欢而散的悲惨命运。

陈宫只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他塑造的忠义仁德的智者形象我觉得很有说服力。

在我看来,陈宫是成功的,这个人物的刻画也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