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电影《把我哥弄走》。
好像每个女生年轻的时候都想有个哥哥。可以陪她玩,可以宠自己,可以保护自己。和电视上一样酷。但是,我在看《把哥哥带走》第一部的时候,脑子里全是这样的哥哥,但是不要有。每一个天气都是如此愤怒。
因为我朋友说结局的时候已经哭完了,所以他试着看完了电影的结尾,然后他才明白原来时间里所有的恶作剧都是为了让second time远离父母的争吵。
这两年我发现身边很多学生家长矛盾很多,有的离婚了,有的正在闹离婚。
我身边最典型的两个家庭是我的室友和我非常要好的朋友。
这两年我最敬佩的人可能就是室友的妈妈了,以后我可能无论什么时候提起都会表达敬意。
室友的父母是青梅竹马,父亲对母亲很好。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妈觉得她对生活没有热情了,于是决定离婚,然后去了上海做点事情。去了之后她发现上海的早教是个特别火的行业,然后回家卖了房子去上海加盟,然后报班学习考证,都是一次性通过。
最打动我的是我姑姑的眼光和气魄。在一个偏远的三线城市,人到中年,家里有一儿一女。在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即使是男性也很少有勇气把几乎所有的钱投入到上海这样的城市。
而且在这样的城市,很少有人会想到去上海开一个新兴行业,比如早教。本能的是餐饮等传统行业,这也是我这么佩服阿姨的原因。
室友是典型的吃喝玩乐型性格。她父母虽然离婚了,但是相对平和,没有吵架,没有打官司,对她影响不大。再加上性格原因,她对父母的分离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而我很好的朋友,性格是个小女孩,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希望爸爸妈妈即使过不下去也不要离婚。
她家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特别过分的那种,父亲也不是很硬气。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一点一点努力。
那天看到她接连发了两个好友,我就觉得不对。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父母因为要分开吵了两年,一家人好几年都没有过好年。但她说一定要说服父母,然后让这个家活下去。
我的性格是,不管我跟爸爸多好,我一定希望妈妈过得幸福。很多父母分开的原因不是因为外部出轨,而是因为家里的父亲没有上进心和责任心,母亲在外面为家庭打拼。在我看来,在这样的家庭里,母亲会很累,即使继续强迫他们在一起,母亲为了孩子也一定会忍,但是会不开心。
这个社会,女性越来越有自己的事业,不再依赖家庭和男人。成年后,即使父母分开,只要不吵架直到老死,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没必要让母亲继续受委屈。
可能我的想法比较偏激,有人会说是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在你身上。父母不谈离婚是真的,吵架几乎没发生过。我爸妈20多年来就像小说一样。但是我也会思考这个问题。父母要分开怎么办?我想答案是,只要他们高兴分开,我就支持。
那天我问我爸,如果你跟我妈离婚,也许我伤心的时候会带着我妈到处跑,结果当然是被我爸骂了。
但是我的想法是真的。
爸爸,哥哥把李带走,在他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小时所有的过激举动都被我们感动了,而这些都是从父母的争吵,父亲的酗酒,母亲的无奈中选出来的。
当然,我还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我所有的观点都是建立在孩子高考后已经长大到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已经成熟,有了正确完整的三观。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成长。
把我哥哥带走